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显的人格,而和这个人格对立的那些东西,就是“阴影”,它们藏在潜意识的深处,甚至可以说是怎么努力都难以触及的地方。
当你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这一面,就意味着你同时也看到了它的相反面。
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他要找的配偶,也会很容易是极其内向的;
一个快乐得过分的人,你可以推测,他的内心可能是极度悲伤;
一个极其节俭的人,他的配偶或孩子,比较容易是败家子。
01“好我”与“坏我”
勤俭持家就是她的“好我”,而相反的部分,大手大脚或奢侈浪费,就是她的“坏我”。我们可以想象,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也想大手大脚,可她不敢,因为担心这样做的话,父母就不爱自己了。
这个严重不敢呈现的部分,就像在这位女士身上消失了一样。但其实,这不是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成了她的意识不能碰触到的部分。
我认为,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而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这是人的心灵无比深刻的一个规律,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它都在发挥着作用。因此,这位勤俭持家的女子,找了一个赌博成瘾的老公。
你们这么在乎彼此,他应该很爱你,而他赌博,也许就是爱你的一种方式。你也想奢侈浪费,可你不敢,而他爱你,于是替你活出了这一部分。
02你既可以A,也可以-A
房树人”,就是请测试者在画板上画一张画,画上至少有一个房子、一个人和一棵树,其他随意。
越外向,越内向。反之也成立,比如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我很容易对人袒露心事。
越快乐,越悲伤
越“好人”,越恐怖
中国式好人,意思是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
“稳重、厚道、善良”,但同时我这个人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
如果一个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那么他会找明显呈现了-A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在一起,而与-A的品质建立联系。
这是恋爱中的最常见动力,于是你会看到,人们多是因为不同,而走到了一起。但是等真正到一起后,两人又会展开战争,去争到底是A对还是-A对,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恋人因为不同而走到一起,然后又因为不同而痛苦。解决这份痛苦的方法,自然不是一个去消灭另一个,而是两者的融合。
恋爱甚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于是会出现各种痛苦的选择,而痛苦最终是为了融合人性的不同部分,最终趋向人性的完整。
我可以A,也可以-A,我可以同时拥有A和-A。比如,我可以内向,也可以外向,我可以同时拥有内向和外向。
03正能量与负能量
其实谦逊会让人猥琐。越谦虚,越猥琐。谦虚到骨子里,就猥琐到骨子里。
谦逊并非是人的本性,自大、骄傲与自恋才是。
当你将某一种符合本性的动力视为是好的,并且坦荡去追求时,这时会有一种感染力,一种魅力;而如果你将它视为是坏的,但还是忍不住要去追求时,这时就容易有一股猥琐劲儿。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
说到这儿,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A常常就是这三种动力,我们反对自大,忌讳谈性,也强调克制愤怒。我认为这是一件可怕的事。
这些极力想消灭的坏东西,是最宝贵的生命力自身。
人越是远离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三个东西,就越是死气沉沉,没有了生命力。相反,那些能直接展现这三种能量的人,虽然容易有争议,但他们身上,容易有热情、创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种表现。
04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力
当他们觉得,牙缝是丑陋的、坏的、糟糕的,那么他们和牙缝有关的行为就是猥琐的;当他们能坦然接受它的存在,并将它视为好的,然后他们和牙缝有关的行为就可以是坦荡的、可爱的了。
直接找到所谓“坏”行为背后的动力,把它视为“好”,然后找到好的表达方式。
问题行为背后都有积极动力”这个原则。
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则拆解一下,分成三个步骤:
看到一个问题行为;
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
学习用好的方式去表达这份动力。
此外,还需要加上我们谈到的这个逻辑,就是问题行为,意味着我们把一个动力视为“坏”的;当我们把这个动力视为“好”的,就可以用好的方式去表达了。
愤怒和攻击性是非常好的动力,当你真能这样认为时,你就能用好的、主动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了。
一旦你能这么做时,你会发现,你的拖延、遗忘、犯莫名错误和迟到等行为可能都会有好转。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任何问题行为,都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三个步骤。如果你想改变别人的问题行为,也可以告诉他,他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有多么好。
人性的这些动力,是多么好的东西。
05问答:拥抱完整的自己
咨询中还会见到这种情形,一个人找的伴侣,是自己的-A,而出轨的对象,却是和自己相像的,彼此深深地理解,可就是没法真走到一起。所以,默契和相互吸引,是很不一样的。
恋爱这件事最讲感觉,不管我怎么论述,真让你陷入爱河的,还是强烈的感觉,所以别轻易去找什么恋爱指导师,指导自己如何恋爱,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心与感觉,投入地去爱、去受伤,然后看到完整的自己。
意识和潜意识合一的话,人就开悟了。
意识,就是“我”愿意接受的心灵内容,而潜意识,就是“我”不愿意接受的心灵内容。对于前者,“我”认为是对的、好的、可以呈现的;而对于后者,“我”认为是错的、坏的、不可以呈现的。所以,意识和潜意识必然是对立的。
当你发自内心地想干一件事时,这时意识和潜意识就是统一的了,而这时也就没有潜意识的说法了,因为都处于意识层面。做真自我,自然也是意识和潜意识合一。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一辈子都不可能修完的功课。
所谓开悟,可以视为“全意识”状态,就是你能觉知到一切体验,不再排斥任何体验,并且这时的自我、语言和思维都会消失,因为不需要了。我离这个层次还差太远,所以也只能说说。我觉得,精神分析治疗就是不断地把人的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在体验和觉知上,去体验和觉知一切;在行为上,选择对别人好,不去伤害别人。从终极意义上讲,觉知就是光,当能觉知到自己内心的一切体验时,就意味着全然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平庸并不比成功差,悲观也不比乐观差,消极也不比积极差。它们都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你不可能只要这一面而不要那一面。
在想象中你可以做一切事,但在行为上,请不要伤害人,不要破坏社会。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棵大树,树冠要伸向天空,而树根要扎根于大地。树冠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所谓的负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没有它,看起来再茂盛的大树也可以轻易被摧毁。
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