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酸饭口水就收不住了,酸菜土豆汤面,城里叫浆水面。这个酸菜可不是腌制的酸白菜,也不是韩国的泡菜。
买白菜还要花钱呢,大人、孩子到田间地头抢着捡野菜,苦菊---就是蒲公英的叶子,捡回来后用开水焯一遍,还有萝卜、芹菜切好过水后一起倒进一口大缸,上面压一块石头开始榨酸菜,两三天后就好了,有的的清凉可口,有的浑浊酸香,但都是酸的,如果酸味分十级的话,酸菜能到八级,吃一口脸像包子一样撮一起了,半天缓不过来,过后还想吃。
做酸饭先倒半锅水烧开,把土豆切成块放进去,煮到一半熟的时候下面条,面条手工擀出来的,每家的案板最少有一平米大,只案板就和城里一个厨房的面积差不多了,都说城里人小气估计就这么来的。每家有两个擀面杖一长一短,吃饭的人多的时候就用长的,擀的面比案板还要大,人少的时候就用短的。和面时小麦面粉掺上扁豆面粉、荞麦面粉等杂粮面,擀完了叠成长方形,宽度和手大小一样,一个手轻轻的压着,另一只手一刀一刀切,为了防止面条粘到一起,叠的时候每层里面会撒上面粉,面切好了,土豆也煮的差不多了。大火开烧,孩子们此时已经到厨房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了,一听火烧旺,恨不得把柴火全部塞到灶堂里。双手轻轻把切好的面条一拘,再慢慢抖开下进沸腾的锅里,盖上锅盖,火劲正大,不一会就滚起了,锅盖一揭,娃们到客房已经收拾好炕桌,上好咸菜了。做饭的从大缸里舀一大碗酸菜带水,这个是有技巧的,多了酸过了,少了太甜了,就像大师傅放盐,拿捏多少就能看出水平。一碗酸菜倒进滚开的锅里,用大勺两搅饭好了,饭香弥漫整个院子,孩子们一碗一碗把饭端到炕桌上摆好,等大人都齐了才开始动筷子。没肉没油没盐没调料,和尚都没有这个待遇。炕桌上有咸菜,油泼辣子,一盘土豆丝,咸菜盘子不大点,但夹咸菜的也不敢多夹,韭菜切小方块,再加些胡萝卜丝,纯盐腌制,盐结晶了在咸菜上白白一层,真咸!放到碗里盐稀释了,韭菜也舒展开了,再放一点油泼辣子,色香味俱全。大人坐炕上,孩子们蹲地上,门槛上,吃完一碗接一碗,有面有汤,边吃边喝,比牛肉面稠,比胡辣汤稀,吃完一碗畅快淋漓,满头大汗,两碗过后嘴里想吃,肚子里撑了,干重活的时候三、四碗也不在话下,这就是酸饭,用当地话说是“ca面胖胖”。
一年四季每天少不了酸饭,有时候一天三顿酸饭,酸饭本就消化快,吃完再下地干一趟活,晚上回来又能吃两碗。天天吃没肉没油的饭体力跟不上,吃顿带油带肉的改善一下,把酸饭以外的饭就叫甜饭。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可以通过吃甜饭的次数看出来,家里没肉没油只能做酸饭。能够躲开顿顿吃酸饭也便成了孩子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