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很生气地告诉我:“今天女儿又被老师骂了!这个老师真的一点不近人情……”噼里啪啦一大堆,抱怨与愤恨,还有对此状况的无奈。
我微笑着耐心听她发泄完:“气吧?”“那是当然!孩子再怎么不好也不用这样当着这么多人骂吧?……”“嗯,你觉得很没面子是吗?”“嗯!我发现你们老师好多人都没素质!”“哈哈,也许是吧?你觉得好失望吧?”“我好怀念你爸那个时代的老师……”她突然话锋一转。“个人觉得老师只是一个职业而已,你是不是对老师有着很高的期待啊?”我试探她。“那是当然啊!我孩子又不多……”“嗯,我特别理解你那种心情,把期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没有满足就好失望……”“哎,要是每个老师跟你一样善解人意就好了……”她的情绪不再那么强烈了。
有效处理了她的情绪,同时看到她的思维模式是批评指责、抱怨批判多,这样的模式很容易招来别人的防御系统,也不容易看到自身需要调整的地方。难怪经常和老师弄得不舒服,孩子各方面的问题更是天天让她操心不已。看时机已到,决定帮她转念了:“亲爱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没学习父母课程前不也是这样的吗?对孩子对学生认为对他负责就必须严格要求,必须找出问题来帮助他改正,忘记了严格和严厉是不一样的对吧?”看她目光被我吸引,“没有学习过的人貌似多数是用放大镜找问题……”故意一顿,她连连点头:“对!”“你看爸妈多么爱我们,爱之深责之切……”“嗯!对的,他们只是用错了方式!”她开始变得客观了。“是啊,老师也是一样,前世跟你孩子又没仇。你一个孩子都老要发脾气,老师几十个孩子呢?”她明显平静了不少,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会让更多的理解产生。“我们的孩子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学习怎样和不同个性的老师相处不正是孩子的成长功课吗?你看老师那么负责任,又给你们指出成长方向了多好……”我引导她看老师指责背后的期待,“我们试着去努力提升自己化解矛盾的能力,把差异看作是最好的价值。逐渐成长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榜样,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官,一个评判师。都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智商,85%都是靠情商哦。”话多不灵,我及时刹车。“对对!每次和你谈话总是豁然开朗。”同学频频点头。
“遇到好老师是福气。”她由衷感叹。“嗯,每个老师都是好老师,我们做大人的不以偏概全,做好人与事的区分,学会倾听对方的情绪,寻找话语背后的期待,那这老师就是送上门来的成长资源。感激她都来不及啊!”同学不由笑出来:“真的要跟你学学你的正向思考力的,烂泥巴里也能开出花来。”“哈哈,谢谢你看到这些。‘看人之大’开心的是自己,多好。这会不会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哈哈!你牛!”同学开始大笑起来。“每个人都是九牛之人!”我笑着点她。她再次大笑起来。
一场冲突就此化解,我相信她以后跟老师再有冲突会情绪平和很多。抱着“一事一学习”的谦卑与自省心,黑白之间也可以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