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一千四百二十二)|小儿热证

涵志潜神曰渊,巧发奇中曰颖,知微通机曰聪,投机顺变曰达。

古分十种为总例,有惊热、疳热、风热、潮热、伤寒热、疟热、积热、丹热、疮疹热、余毒热。

议曰:十种热症,病各不同,已有触类而作。潮热者,即痞癖热也,类近积热症,先腹肚热脚冷者是。伤寒热,与疮疹热亦相类,且伤寒有三种,皆从表发入里,且疮疹随五脏所受,从里出表,故不同根。

风热与惊热亦相近。疳热与余毒热类,疳有五症,疟有五候,皆由脾家阴阳不顺,若惊热盛即风热作。丹毒热有数种,皆五脏热毒所作,自上发下曰毒,自下发上曰丹,总名之曰丹毒,各随轻重。

又有一种,名曰龙带,横腰过肚,上或至胸前,相交者重,有如火燔,其候亦同丹治。病后余毒热,诸症皆有之,须适轻重类诸症而调解,不可越前病用药,如伤寒后有余毒热,即于伤寒调理,不及而解,余皆仿之。

大抵惊热凉之,风热化之,疳热补之,潮热散之,伤寒热解之,疟热分之,积热利之,丹热消之,疮疹热须表之,诸症余热皆和之。此理虽则大概如是言,毕竟用之有理,乃为医士善学,设有不遵其理者,斯可谓之管见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口疮一证,形与名不同,故治法亦异。有发于未病之前,有生于已病之后,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气盛者,又加将养过温,或心...
    妙手柯楠阅读 832评论 0 0
  • 药性四百味歌诀 共441味排版分享给大家,方便大家浏览收藏。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 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
    妙义清凉语阅读 5,993评论 0 1
  •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 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 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
    天地秀色阅读 4,516评论 0 0
  • 白粉散治诸疳疮。海螵蛸(三分),白及(三分),轻粉(一分)。上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贴。 白粉散,方中海螵蛸、白及...
    妙手柯楠阅读 676评论 0 2
  • 123456 参考《长沙药解》《玉揪药解》《本草备要》《中药学》 注:《长沙药解》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白丁_阅读 9,62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