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非暴力沟通》(四)
前一章所讲的是区分观察和评论,就是如何客观的表达你观察到的一个事实。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说过,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无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人的感受像死水一样的单调。
现实中的学校并没有教人们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开始习惯于别人期待我怎么做,如何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做。
感受和想法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习惯。我们说“我觉得”,其实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一个想法,那么如果说改成“我认为”,也许更为恰当。
接下来就是一个练习。
1.我觉得你不爱我。这句话是感受,还是想法?
解读: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感受,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一种判断。但如果说我很伤心,我十分痛苦,那个就是感受?我害怕,我很高兴,这些都是感受。
2.我是个没用的人。这句话他并不是个感受,他是对发言者的自我评价,它也是一种判断。
生活中很多妻子,觉得自己嫁给了一堵墙,为什么?因为丈夫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通常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觉得委屈并且退缩,但是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显得更加疏远。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是可以促进亲情爱情,也可以改善工作。
两个人交往的最好的模式就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表达内心的一个想法,当然怎么表达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来解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在生活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