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了《英语可以这样教》的第三章“课后反思,提升教师智慧”。这一章记录了沈老师的21个课后反思,有的还是连续一个单元的。每一个课后反思都写的很朴素很真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好像是在娓娓道来讲述她的课的设计,却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1.关注学生,藏在每一张有爱的细节里
沈老师设计的每一节课,每一张PPT都认真考虑,精挑细选。一张classroom,office的图片,并不是从网上选来的,而是亲自拍下本班的教室照片,自己办公室的照片。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老师的用心,更传递着老师爱的温度。我也教过这样的内容,我从没有想到这样处理,这就是和优秀老师的区别!
2.真正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study, blackboard, bookcase, picture, chair等单词时,不仅利用了本班的照片来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引出重点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 There's a... /There are some...然后借助自己编写的有节奏的小韵诗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比如Standy, Study. What's in the study?Bookcase, bookcase .There's a bookcase.这让我想起了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Home,我利用图片教学生认识房间 名称单词study, kitchen,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引出本单元的句型Where's the...?It's /He's/She's in the...之后,也曾经尝试编这样的顺口溜。比如Amy, Amy. Where's Amy ? Study, study. She's in the study.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主语是第三人称时和is 的搭配。但是我也就仅仅止步于此,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创编仿写的练习。如果采用沈老师的设计,给学生仿照例子创编的机会和展示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得到更好的训练。
学生课堂上没有进行展示的在课后,发到老师的微博上,老师课下会关注评价。这一个小细节的处理也很温暖,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关注每个学生藏在有爱的细节中。
3.将音标教学融入每一节课中
音标的学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如果集中学习,一时难度会很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二是会枯燥无味,如果能把它们分散到每节课当中,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我想以后我也会好好利用每个单元的let's spell课进行音标教学,并努力将音标教学融入每节课当中,积极尝试!
4.大胆质疑,不信权威
沈老师在学生练习的一篇阅读材料中看出了很多漏洞,果断而直接地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材料讲的是一位先生没有妻子,家里有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中国和日本,他虽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但他很爱孩子们,孩子们也很爱他。沈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篇材料中,对这位先生的介绍只有姓名没有国籍,也没有交代时间。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自那以后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才合法化。另外目前在美国至少有数万名中国儿童被收养,但美国、英国儿童被国外家庭收养的极少,一个家庭能收养四个国家的孩子这简直是奇葩。沈老师认为即使是虚构的,也应该嵌入一些真实的背景与文化。英语学习也不能仅仅是关注词汇和语法,而让文化缺位。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沈老师对待教学是认真而严肃的。沈老师传递给学生的是不要迷信教材,不要迷信文本材料,也不要迷信老师,要学会质疑,千万别盲从。《不跪着教书》一书中也提到了,一个教师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跪着教书才会教出有独立思想,挺起脊梁站起来做人的学生。
还有那告诉学生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讲图书馆libruary时给孩子们渗透读书是最幸福的事,那用心教学生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You s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等等,沈老师相信这些有爱的细节,总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沈老师一直坚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感受到的“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学科教学。”一个英语老师,首先是老师,其次才是教英语的老师。
沈老师经常反问自己:我的英语课是不是孩子们愿意逗留的所在?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孩子们是否可以感到身心舒缓,轻松愉悦?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孩子们是否可以轻松的掌握知识,不需要课后花过多时间巩固?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的讲解是否已经最精炼?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是否已经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所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
这样的自我追问,让沈老师在自省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再改进提高,也正是不断地坚持反思和写作,促使她走向更加优秀、卓越。
我们这样反思过吗?我们这样追问过自己的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