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华杉详解
子贡评价自己,说我这个人哪,我不愿意别人加之于我的事,我也不会加之于别人。这是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听了就说:“子贡啊!那可不是你能做到的!”
孔子认为子贡没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子贡不是那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君子。
子贡是什么人呢?子贡是才高八斗的人,本章前面说了,孔子评价子贱是君子,子贡赶紧问:“老师!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是瑚琏之器”,评价他是国之大宝、大器,但还不是君子。因为君子不器呀!
子贡的才干,和后来战国的苏秦张仪差不多,都是巧舌如簧,纵横捭阖。他的最高外交成就,是连环游说五个国家,让他们相互攻伐。当时是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为了救鲁国,去游说齐国攻打吴国,把祸水引向吴。齐国被他忽悠了,但是说我的军队已经开到鲁国了,怎么能转头去吴国呢?子贡说,没关系,我来办。他又跑到吴国,游说吴王大夫差去救鲁国。夫差说确实该救,但我怕越国乘我空虚来攻。子贡又出使越国,游说勾践假意加入吴国的盟约。转头子贡出使晋国,游说晋国挡住吴国北上的势力。
故事很长很复杂,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吴国打败了齐国,救了鲁国。晋国又打败了吴国。吴国败后,越国乘机灭了吴国。所谓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夫差,背后有子贡的故事在。而鲁国平安无事,得以保全。《史记》记载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不欲自己的祖国被攻,就把祸水引向吴国。他当然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
刘澔觉
子贡有才能,才高八斗,巧舌如簧,纵横捭阖。能连游说五个国家,让他们相互攻伐。前面有文章说过,子贡是治国安邦之大器,但够不上君子。
“君子不器”那再大的器,和君子还是有本质区别。他们根本不在一个纬度,认知和格局也不一样,做的事,还有德行自然也就不可比较了。
在了解子贡的同时,更多的是能够帮助自己理解君子如何,也许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做到,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不敢有一刻停歇,是能不断的惊醒努力,事事趋近。
学习也不是上大学、读博士,考证、考文凭。是真的你在这样的事上磨了。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过程总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