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相信,人的名字是有力量的,特别是含有一种攻击性的力量。不信的话,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美好的童年:当你回到家,爸妈亲切地呼喊你
“大宝!~”
“二狗砸!~”
“老幺!!!~”
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一种令人舒适的田园风情,和家庭的温暖;可一旦他俩一板一眼喊你全名
“郑!”
“ X!”
“ X!”
的时候,基本意味着一场男女混合双打要开始了。所以你看那么多古代巫术,施法的关键都是要写上对方的名字,夜神月后来费那么大劲不敢杀L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名字。
中国人尤其重视名字,(现在也一样)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避讳文化的诞生。
改天改地改空气
所谓避讳,就是这个字我当名字用了,你就不能再用,你得改字。在避讳的历史中,就属针对皇帝的避讳最严格、影响最大,这个也是挺顺理成章的。比如:知名度比较高的三国常山赵子龙,实际应该叫恒山赵子龙,这避的是西汉文帝刘恒的讳。
连带着,猪哥哥心心念念的嫦娥菇凉,其实也应该叫姮娥菇凉……而这一切,都因为这个老头子,取了个名字叫刘恒↓↓↓
东莞之父
你们想知道东莞是怎么来的么?~嗬嗬~( ̄y▽ ̄)~*据说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眼看着局势不行了,立马封儿子李亨(唐肃宗)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方节度使,领兵平叛。玄宗在马嵬坡撒丫子跑了,留下李亨一个人死扛。所以李亨不敢恨自己爹,就恨安禄山,天下平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避讳所有带安字的东西。其中广州有个宝安县,李亨怎么看怎么恨得慌,下令从此改为东莞。(粉嫩嫩的哟~)所以说,东莞之所以存在,全靠着安禄山……
皇帝说:“要不,你们分家吧~”
皇帝登基了,因为避讳闹的麻烦事还多得很——靖康之乱以后,宋高宗赵构南巡,蜀地有一姓句的大家族追随他渡江。朝廷安定了,突然要讲避讳了,搞得大家措手不及。这一家子人又多,分布又散,来不及相互商量联络,结果搞得为了避开赵构的构字
有的改姓了鉤
有的改姓絇(qú)
有的改姓苟
有的改姓勾
有的改成了复姓句龙
这是硬生生把一个大家族拆了,各支各脉据《挥尘前录》记载:
析为数家,累世之后,将不复别。
这……有点欺负银……
你家山药,也是有来头的
山药为什么叫山药,红薯为什么叫红薯,为什么有河北一代人管红薯叫山药,为什么西北人有的也管土豆叫山药蛋……这一切,都得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当年,山药还叫薯蓣,至于为什么改名,明代的《本草纲目》记录了山药们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尽失当日本名。
薯蓣实际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当红IP了,人家可是出现在《山海经》里的植物。后来据书里说,薯蓣活到唐代,碰到了唐代宗。代宗说:有先秦背景怎么了,给我改……然后它就改叫薯药。再后来活到宋朝,又碰到了宋英宗,就从薯药又改成了山药……
这活脱脱从常山改成石家庄的即视感啊!!摔!!!!
许你改不许我改?
国有国讳,家也有家讳。唐代以前,避讳虽然是种流行的文化习俗,但毕竟只是约定俗成。到了唐朝,才真正有了制度化的体现——
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
这是唐律里的明文规定,《唐律疏义》解释这段话时说:如果说你爹的名字里有个卫字,那你就不能去某卫任官;或爷爷名字里有安字,那你就不能任长安县的职务;有叫军的,子孙不能担任将军;叫卿的,子孙不能任公卿职务。以后这种事,官员自己要提前说啊,别闷头就把差事接了,不然罚死你……
在今天看起来,其实挺不合理的,这明显耽误正常工作了嘛……
所以你看杜甫,一辈子写了那么多诗,你找不到一个闲字,因为人家爹叫杜闲;北宋三苏,文章流播天下,你找不到一个序字,因为人家祖上名序。
只有更不讲理,没有最不讲理
你仔细看上边的律条,会发现:大家避讳的还只是同音同形的字,你写文章,改个同音字就行了,读起来还是那个音,影响不大。你做官,只要不撞上那个字,没人管你。但是流俗的力量之强大啊,往往超乎大家的想象——
写出《后汉书》的范晔,就因为自己爹名叫范泰的缘故,硬生生辞了太子詹事的官。因为,太、泰,虽不同字,但是同音啊~
……
还让不让人好好学习了?!T_T
最让人觉得崩溃的其实是李贺。诗鬼李贺啊,文采好,可惜一辈子没考过全国高考,为啥呢?因为他爹叫李晋肃……
他爹叫
李!
晋!(进)
肃!
所以当时舆论都说,这倒霉的娃,一辈子不能考进士……呵呵……S*(此处有粗口)……
这事儿连韩愈都看不过去了,写了篇长微博《讳辩》,直接说: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那些有爹名字里带仁字的,你们怎么不去死啊?~”(这不是我说的,是韩愈说的……)
有文化是一个玩法没文化是另一个玩法
避讳这个东西,是有文化人才能玩儿得好的,没啥文化的朝代,要么比较不在乎这事儿,要么在乎的点特别奇怪。
比如,据陈垣的研究说,终明之世,太祖名字,并未尝避。但是朱元璋不在乎名字,不代表他混不吝,据说他极其厌恶贼、道(盗)、僧、则(贼)、生(僧)、法(发)等字,就因为他参加过红巾军,当做盗贼,当过僧,唯恐全天下读书人笑话他。在他这儿根本没有规矩,他就是规矩,只要他听着看着不爽了,不管你是不是同音同形,是不是二名偏讳,不管你家讳国讳,全杀。
清净……
把避讳玩儿成黑话,这能作的程度,我给一个大写的服!
下面,我要隆重介绍一下逗比界的玉皇大帝——洪秀全
在太平天国首都被攻陷的前两年,就是1862年,在女人堆里玩儿疯了的洪秀全作(zuō)天作(zuō)地,作(zuō)出一本黑话大全,大名叫《钦定敬避字样》,但我只想管它叫黑话大全……
这里边要避讳的字有多少呢?69个。我可以咬着后槽牙说,70个字不许用,不多,不多……但是代替不能用字的字,特别的……乡土气息……
由于拜上帝教这里还有耶稣的事儿,而洪秀全把耶稣(耶和华)翻译成了爷火华……(搜狗自动给我联想出了爷火化……但我知道,搜狗这不怪你……毕竟,神经病的脑回路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所以,火字,不能用……
火,凡用以煷、伙、夥、炎等字代。——《钦定敬避字样》(黑话大全)
So……
生火叫堆煷(huǒ),发火为冲煷(huǒ)(这还是只有洪秀全能用的特别词汇)……
“里面怎么样?”
“你先别进去,老头冲煷了!”
“艹!我特么还想赶紧报告完回家吃饭去呢,我老婆在家都开始堆煷了!”
“哎,等着吧~”
……
照这么看来,洪秀全没考上科举,没毛病,一点都没有……
(文章发表于微信公众账号:字媒体,部分内容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