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年间,安徽有位从太仆寺员外郎任上退休的官员,姓吴,名畹,进士出身。
他已经年近六旬,却人老心不老,家里已经有夫人和三房小妾,仍然到处搜罗美女,但一直没有找到可心的人。
晚春时节的一天,吴畹骑着毛驴,带着两个仆人到郊外游玩,说是去看山看水,其实是希望能遇到好看的女子。
他走过乡下农田,见桃花已经凋谢,田里一片绿油油的,忍不住感叹两声,念出一首诗:“结子桃花颜色失,沿畦蔬菜蕊空香。可怜一样闲风月,难向枝头觅海棠。”
念完之后,他看了看前后左右,怅然若失,继续往前走。
刚走了没几步,忽然听到篱笆墙里传出一阵黄莺般的笑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女子探出半个身来,正向外张望。
这名女子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不施粉黛,红颜天生,肤如朝霞映雪,柳腰花态,明眸皓齿,双瞳剪水,好一个千娇百媚的绝色女子。
吴畹一看到她就失了神,谎称口渴,让仆人去要茶水喝,最重要的是问清她的姓名。
仆人问了女子后,女子大笑着说道:“这老头嘴里一直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能不口渴吗?我家没有多余的炉灶,总不能一直开着火,随时煮茶等着他吧。”
仆人又问她的姓名,她答道:“我不记得了,我父母也许知道。”
女子说完,立刻朝屋里喊道:“阿母,咱家也和别人一样有姓吗,他们问我,我不知道。”
吴畹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个仆人听了也笑了起来。
转眼间有个中年妇女从屋里走出来,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但干净整洁,应该是女子的母亲。
妇女问他们有什么事,并且解释道:“我这女儿一直这么痴痴傻傻的,让客人见笑了。”
吴畹牵着毛驴走进来,扫了这家一眼,见他家破破烂烂,作揖行礼,亲自询问他家的情况。
妇人见吴畹客客气气的,像是个有钱的员外,说道:“我娘家姓胡,丈夫叫王茂,是个没本事的农夫,那是我的女儿,今年十七,名叫秋儿,从小痴傻,这位老爷不要见怪。”
吴畹拿出随身带的茶叶,借用王家的灶台烧水,然后和胡氏攀谈起来,眼睛时不时地在秋儿身上乱转。
他很耐心的和胡氏聊了很久,从她的言语中明显能感觉到她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只要稍加引诱就能收买。
吴畹抿了口茶,说道:“我曾做过太仆寺员外郎,如今已经致仕还乡,咱们也算得上是同乡,看你们这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改天让你丈夫来找我,或许我能帮帮你们。”
胡氏一听这话,连连感谢,笑得腮帮子都快咧到后脑勺了,恨不得给吴畹跪下。
吴畹起身告辞,嘱咐胡氏一定别忘了让她丈夫来找他,又偷偷瞟了秋儿几眼,骑上毛驴依依不舍地往前走。
秋儿靠在篱笆墙边自言自语道:“东边的小二姑说要来和我玩,怎么还没有来?”
过了一会儿,秋儿突然张口骂道:“那小老头,眼睛一直盯着我看,走了还回头看我,再看我,就把你的白胡子拔光。”
胡氏听出女儿这是在骂吴畹,赶紧捂住了她的嘴,伸手就要打她,把她吓得急忙躲进了屋里。
吴畹回到家后吩咐看门的仆人,这两天会有一个叫王茂的人来找,他来了一定要立刻通报,那是他的远房亲戚,如果有什么怠慢之处,一定重重责罚。
第二天上午,看门的仆人来禀报,说是吴畹那个叫王茂的亲戚已经来了,正在门外等着。
吴畹闻言,亲自跑到门口把王茂请了进来,让仆人奉上好茶。
吴畹满脸堆笑,仔细询问王茂家的情况,听他说家里快揭不开锅后连连叹气,立刻拿出十两银子送给他救急。
王茂受宠若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吴畹把银子塞到他手里,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吴畹见状立刻把他扶起来,亲自送到门口,嘱咐道:“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千万别跟我客气,能帮的我一定帮。”
王茂揣着银子兴高采烈地走了,吴畹的夫人、三个小妾和儿子,见此情形都面面相觑,搞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乡下农民这么好。
从此以后,王茂经常上门求接济,吴畹慷慨相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送给王茂五六十两银子。
不仅如此,吴畹还帮王茂谋了一个在村里收缴钱粮的差事,王家很快富裕起来,对他感恩戴德。
一年之后,吴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托了媒人到王茂家提亲,要娶他们的女儿秋儿做第三房小妾。
这天底下哪有人会平白无故的给你钱,即便是父母兄弟都未必有这么大方,肯定是有所图谋的。
王茂两口子这时候终于明白了吴畹的用意,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拿了人家那么多银子,更何况已经过惯了现在的日子,哪还愿意再回到从前,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乡里人听说王茂家竟然要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糟老头子,都愤愤不平,可秋儿痴傻无知,什么都不明白。
吴畹给了王茂夫妻五百两银子做聘礼,选了良辰吉日,精心打扮后,带着大红花轿和一大堆仆人来接亲。
王茂夫妻心里毕竟还有亲情,女儿要离开了,他们也舍不得,哭着送女儿出门,嘱咐她到了那边一定要听话。
秋儿还是那样痴傻,什么都不明白,看母亲哭得伤心,随即说道:“要不阿母跟我一起嫁过去,到了他家肯定有吃有穿。”
在场的街坊邻居听到秋儿这话,笑得前仰后合,胡氏羞得抬不起头,知道肯定是有人在女儿面前说了什么,可又无处发泄,伸手就要打女儿。
街坊邻居们见状赶紧拦住,说今天是女儿出嫁的好日子,怎么能打她,胡氏这才停手。
花烛之夜,吴畹走进洞房,发现秋儿早就把红盖头掀开了,刚走到拔步床边,秋儿就一把抓住了他的胡子,笑着说道:“看你的胡子比我爹的还白,你到底是我的叔叔还是伯伯?”
丫鬟们捂着嘴偷笑,吴畹好不容易才掰开了她的手,然后让丫鬟们都出去。
吴畹要给秋儿宽衣解带,秋儿没有拒绝,当褪到小衣时,秋儿突然抓住他的手说道:“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怎么到了你家就变了?”
吴畹笑着说道:“你既然已经嫁过来了,这就是应该的嘛!”
可是秋儿坚决不答应,吴畹想用强,秋儿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嚎啕大哭,哭喊着要爹娘。
吴畹只得和她和衣就枕,等她睡着后偷偷下手,却被秋儿发觉,又大哭起来,也只得作罢。
第二天一大早,丫鬟们领着秋儿先来拜见夫人,其他三个小妾也在,见秋儿貌若天仙,全都惊叹不已。
夫人和小妾们虽然嫉妒她,可是看她痴痴傻傻的,智力好像只有十来岁娃娃的,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洞房花烛夜没能成事,吴畹不甘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连哄带骗,终于得手。
渐入佳境后,秋儿啥也不懂,经常在夫人和丫鬟们面前诉说晚上那点事,有的听了捧腹大笑,有的对她心生嫉妒,可她浑然不觉。
吴畹知道秋儿痴傻,屡次告诫不让她跟别人乱说,可她浑浑噩噩的,根本不听,也只得任由她说,反正也不是对外人说。
秋儿虽然痴傻,可自从嫁到吴家后,认真服侍吴畹,他胡子又多又长,明天早上起来乱糟糟的,秋儿仔细为他梳理。
他吃饭的时候,秋儿把肉都夹给他,他要喝茶,秋儿会先帮他试过冷热后再递给他,他坐着,秋儿会给他整理坐垫,他在家里溜达,秋儿一刻不离地扶着她,他高兴的时候秋儿也跟着高兴,他生气的时候,秋儿也跟着难受。
秋儿留着长指甲,有天晚上不小心弄伤了吴畹,他不忍心说她,可她却睡不着,起来把指甲全都剪了。
吴畹看秋儿对自己这么用心,感叹道:“都说你傻,其实你一点都不傻。”
吴畹还特意写了一首诗送给秋儿:抱璞谁知美玉盛,人前故作太憨生;只因一语留情后,始信聪明尽逊卿。
吴畹越来越宠爱秋儿,这让几个小妾十分嫉妒,唯独夫人心疼秋儿,每次听到小妾们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夫人都会教训道:
“你们总说自己对老爷一片真心,苍天可鉴,可你们有谁能像秋儿那样照顾老爷?”
小妾们嫉妒秋儿,偷偷教丫鬟们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痴狐”,意思是说别看秋儿痴痴傻傻的,却像狐狸精一样懂得怎么魅惑男人。
吴畹面对沉鱼落雁的她,难免难忍冲动,可她总是能推则推能拒则拒。
他问秋儿这是为什么,秋儿答道:“老爷年纪大了,怎么能像年轻人一样放纵?我年轻,却不能不顾忌老爷。”
吴畹没想到秋儿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感慨万千,从此独宠她一人。
不知不觉十多年过去了,吴畹已经年过七旬,子孙们为他举办寿宴,亲戚朋友们都来祝贺,祝他长命百岁。
秋儿没有凑这个热闹,而是斋戒一个月,向苍天许愿道:“我不敢奢望什么,只愿老爷能再活十二年就知足了。”
两年后吴畹病了,秋儿日夜守在身边,一刻不肯离开,可是他病情恶化,竟然一病不起。
有一天,秋儿竟然在吴畹病榻前跟他辞行。
吴畹怀疑秋儿觉得自己还年轻,想要改嫁,问她要去哪里,她答道:“我想走在老爷前面,好在地下继续伺候老爷。”
秋儿说完这句话,突然倒在了地上,七窍流血。
吴畹赶紧叫来家人,秋儿这才告诉吴畹,她已经在半天前喝下了毒药。
吴畹眼看着秋儿没了气息,泪如雨下,过了片刻后仰天大笑道:“秋儿宁死不辜负我,我为什么要伤心,我应该高兴才对。”
吴畹把几个儿子都叫到病榻前,留下遗言,吩咐在他死以后,让秋儿和他合葬,要是违背父命就是大不孝。
吴畹的几个儿子不敢违背父亲遗命,将秋儿和吴畹葬在一起。
后来,人们把吴畹和秋儿合葬的坟茔叫做“痴狐墓”,年轻男女们经常到他们坟前立誓恩爱一生,白头偕老,永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