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个空诚计

今天插进郑国的叔詹,因为他很有故事。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摆空诚计的第一人。

其次,他准确预测了两件事:晋文公重耳的即位与报复郑国;楚成王的不得善终。

01 叔詹巧设空诚计退楚军


楚国的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弟子元因贪恋嫂嫂息夫人的美色,想要引诱她,便在她的宫室旁边造一座房舍,在里边摇铃铎边跳万舞。

息夫人听到后,哭着说:“先君让人跳这个舞蹈,是用来演习战备的。现在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一个寡妇的旁边,这不是很奇怪吗?”侍者告诉子元。


子元说:“女人不忘记袭击仇敌,我反倒忘了。”


秋季,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进攻郑国。

见楚国大军压阵,叔詹见郑国无法抵御楚军,便摆了一个空城计,并去诸候国寻找援军。


叔詹让城门大开,放下吊桥,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样子。命令士兵埋伏起来,不让楚军看到一兵一卒。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认为城中可能有埋伏,不敢妄动。

公子元赶到后也觉得奇怪,认为其中有诈,不敢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


公子元疑虑重重,登高一望,看到城里的店铺都在营业,人们毫不慌乱,确实没有战事来临一样。


公子元就断定城里定有重兵埋伏,心里有底才会不慌乱。楚军兵马不多,入城就会被郑军瓮中捉鳖。


公子元如此一想,就令前队变后队,后退100里。


但在撤退的时候,公子元也用了一个空城计,人马撤了,旌旗大帐却原地没动,造成一种没撤退的假象。


叔詹看到公子元大营上空有群鹰盘旋,于是断定公子元撤了。就命人加固城池,怕楚军突然来袭。


第2天,齐国的军队赶到了郑国救援。


此时公子元发觉自己上当了,但是齐国军队已经进骇城里,城里有重兵把守,已固若金汤,公子元不敢攻城,过了两天就撤兵回楚了。


这比历史上诸葛亮用空城计早了900多年。而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不一定是真的。

02 叔詹的二次准确预测

我们昨天讲过,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途经郑国,郑文公不按礼节接待,而叔詹劝郑文公要按礼节接待,因为重耳能礼贤下士,身边有三个能人辅佐,以后定能成事。

但郑文公认为重耳无非是众多流亡公子中普通的一员,没必要好好招待。

叔詹就劝:你若不能好好招待他,那就杀了他。留着他,定会成为郑国后患。

郑文公则没看得那么深、那么远,既没招待他,也没杀了他。

后来,确如叔詹所料,重耳变成了晋文公,还当上了中原霸主。还带着秦国来教训郑国。最后的结局是烛之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退却了秦师。

而叔詹在这事件中,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晋军在郑国城门外,郑文公慌忙派使臣携重礼出城求和。

晋文公知道叔詹是郑国举足轻重的重臣,就说:“当年郑国失礼于我,叔詹作为大臣,没有劝说国君认清道理,如果郑国献出叔詹,我就撤兵回去。”

郑文公得知重耳要自己拿股肱之臣叔詹来交换,他怎能舍得。

叔詹却劝郑文公说:“主公舍我一人,却拯救了一国百姓,这是很值得的事。而且,为国尽忠是我的夙愿,请主公把我交给晋君吧。”

然后历史上就有了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说叔詹说完,就自杀了。

第二种说法是叔詹去见了晋文公,晋文公架起油锅,要活烹了他。

叔詹面无惧色,他手扶油锅,从容高呼道:“我叔詹料事能中,智也;尽心为国,忠也;临死不惧,勇也;杀身赎国,仁也。像我这样的大臣却要被烹,从今后,为臣者不要再学叔詹!”

说完,叔詹神色坦然地准备往油锅里跳。

晋文公听了,对叔詹万分敬佩,命人拦住叔詹,款待之后把他送回了郑国,并撤兵走了。

叔詹真的料事如神。他除了准确预测了晋文公的事,还预测过楚成王的事。

一次,他见过楚成王,就说楚成王不得善终。

结果怎样呢?楚成王真被他儿子所杀。

图片

03 叔詹为何能料事如神?

读历史人物,见叔詹这样的智人,心生疑惑:他们料事如神的能力是怎么练出来呢?他们凭什么判断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呢?

读《中庸》,看到一段话,挺有启发。《中庸》中提到最多的是“诚”字,一个人修身,修的就是“诚”。

这段话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意思是说,一个人掌握了至诚之道,就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一定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会有妖孽出来作祟。这些或呈现在蓍草龟甲上,或表现在人的仪表上。祸福即将要来临时,是吉兆,是一定可以预先知道;是凶兆,也一定可以预先知道。所以说掌握了至诚之道的人就像神灵一样。

叔詹,就是修身修到了“至诚”的神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