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致明朝
哈哈今天换换风格!理财先放放…
最近在废寝忘食地看一本历史书!说实话从小到大,在认真读书,考取头名这条道路,不说八竿子打不着,那也是风马牛不相及—互不相干!“黑料就不继续爆了”
看这本书之前,“历史”是被我实打实的贴入“枯燥”“乏味”的标签,是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其背后的意义,死记硬背各种时间点,以至于读书时历史科目……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吃货别想多了,此培根非彼培根,斗胆读了几本历史书,真的有那么丝丝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读史有什么好处?
来自度娘的最佳答案
(1)以史为镜,知对错,推断未来
(2)知道自己的东西来源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心胸开怀
(4)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探索人的进程
(5)传承文化,没人学怎么有人教呢?
(6)茶余饭后,闲谈,发表观点
(7)能评论过去,是了不起的
(8)历史是战乱拼接的,朝代的更迭是血腥的,学会布兵
(9)不断的纷争,才有思想的涌现,能在和平的环境下感受这些英杰是感慨万千的
(10)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兴趣是第一好处吧
历史可以说是文明的延续!从炎黄的部落时代,到如今21世纪!历史的的长河不断前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
就目前个人方面来说,以上答案的第二点“知道自己的东西来源”是我最为看重的。也是我之前所说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很喜欢易中天老师的对历史的独特的见解及写作风格!
虽然只是读完神话到先秦部分!让我懂得了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的?带着思考去读,了解其本质!
也让我懂得了现在的中国为什么讲究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不消亡的原因吧!
因果
众所周知西方历史大都以资本制度统治,从航海大时代开始走向了全世界,掠夺,黑奴交易,建立世界版图的殖民地,积累着财富。
曾经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观念,讲述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可以说那时的中国,大海上绝对是霸主的存在。来点八卦,郑和是个太监,貌似还是个忠实的尹斯兰教教徒
很久以前我就有个观点,当时郑和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为什么不去掠夺,抢占地盘?反而平白耗费天文数字的白银,只为去秀肌肉,宣扬老大的地位?
结果就是赔本的买卖哪个皇帝愿意干?实施禁海,错失机会,以至于几百年后的屈辱近代史。
反之西方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黑奴贸易等等,每次出海都是赚钱!可想而知…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古代君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孔子的儒家治国方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际是能更好的掌权)也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思想,行事风格等等…
现在想想,大航海时代中国的没落,西方的崛起也是必然的,历史的拐点,两种文化决定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书本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这才是我推荐的书“明朝那些事”。铺垫的有些久,见谅…
这本书看了两遍,但我知道这不是我的最后一遍。很科普,弥补了我明史的空白!感觉挺好的,就像空空的脑袋补上了一块。
为什么推荐呢!因为我觉得历史小白都能看进去,当然我就是那个小白。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将枯燥的历史写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丰富自己理财知识功底,输出赏心悦目的的文章!
从兴起到衰败,仿佛自己亲自走过了一次,作者有幽默调皮的时候,也有认真真情的时刻,让人读了不禁时而大笑不止,时而热血澎湃,时而黯然伤神。从朱元璋时代的血腥,朱棣时代的热血,嘉靖时代的斗争,到崇祯的无奈。只能说,历史寄残酷却又真实。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书籍虽然不能告诉我们要到哪里去。但可能从某一个侧面能解释,我们从哪里来。
循序渐进,中华史,西方史,世界史,人类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面,选择做让自己更好的事。
后续的经济学,心理学,是我阅读的目标!多元化思维看待识事物,应是终生。喊喊口号,大家别紧张。
转载,开通白名单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