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把绘本阅读定格在儿童读物,认为绘本只适合宝宝们翻阅,其实绘本这种图文并茂的特点不仅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也会触动成人世界心底那根弦。
十一难得七天假,由于疫情等原因没法带孩子们远游,就带着二宝接触了好多绘本,在众多的绘本中我与孩子最喜欢的是《外面消失了》,吸引宝宝的可能是精彩的图画,但是触动成人的确实那一幅幅精美图画背后引人深思的哲理。
在这本书里,图文并茂地看到自己年老后的生活,不是跳起广场舞、住进养老院,而是更从容、优雅甚至还有点罗曼蒂克的晚年。这本书就是绘本《外面消失了》。
《外面消失了》讲述城市越来越大,人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却一直常驻心中的一个温暖故事。这本就是给大人看的绘本,像几米漫画一样,不偏不倚击中成人世界的心思。
我反复翻阅过很多遍,图多字少,我却看得慢。因为看着看着,思绪就跳进了,去到了我的老年。
当我老了……
如果不出意外,三十年后,我将像书里的纷纷奶奶一样,顺利进入七十岁。好吧,其实书里并没有说纷纷奶奶多少岁了。从她满头白发和佝偻的形体,我猜是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的纷纷奶奶总是穿着宽松的袍子,系着小方巾,一双红色的平底鞋。纷纷奶奶不是那种时尚精致的老太太,而是自在舒适的森系老奶奶。
白天,纷纷奶奶的满头银丝盘成麻花辫发箍约束在头上;晚上,满头银丝又扎成两根松散的辫子。配合上森林系的气质,纷纷看上去就像一个甜美复古的老姑娘。
三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呢?
小时候,听见别人叫外婆。我想,等我老了,岂不是要被喊作“XXX奶奶”?不好听不好听,以后要想个好听的叫法才行。
现在可以暂定,等我老了,可以效仿纷纷奶奶,在自己的小屋外,挂上“薇薇婆婆”的门牌。
我大概也会和她一样系着好看的围裙做饭,戴着老花眼镜做手工,拿着放大镜看书,把家里收拾得舒适整洁。
只是我并不确定是否会养一只猫。
如果是一个人……
纷纷奶奶是一个独居老人,对了,还有一只猫。书里并没有介绍她是否有孩子和亲友,只是她的家没什么人来,也没有信,但纷纷奶奶和猫咪的生活,看上去还不错。
这要归功于,纷纷是个有趣的奶奶。
比如,每当她咕嘟咕嘟地煮汤,玻璃窗蒙上白茫茫的水蒸气时,纷纷就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哎呀,不好啦,外面消失了!”然后就在窗户上作起画来。
什么郁金香啊、小鸟啊、蝴蝶啊、鱼啊,还有舒服的长椅、大树和秋千,以及好多太阳…纷纷把她俩喜欢的“外面”全画在了窗户上。
这种小女生喜欢做的事,也是纷纷奶奶最喜欢做的事之一。
或许就是因为这满足且怀着向往的生活态度,才能让纷纷奶奶的独居生活免于孤独和惨淡吧。
如果我老了,也是一个人,我会害怕吗?
纷纷奶奶让我看到:活着,便悦纳吧。最终,我们都是一个人走到终点。生活是凄凉还是欢喜,皆由心定。如果外面消失了,就自己画出来吧。
为老去做一些准备……
这本《外面消失了》触发了我对晚年的遐思,并且实用主义地从纷纷奶奶那总结了几条“美好晚年”的保障:心态乐观、身体健康、老有所养。
纷纷奶奶乐观有趣,身体也不用人照料。但她也有一个“养老”的问题,就是房子。
纷纷奶奶的家,原是在大城镇高楼间的逼仄处的一处小屋,虽有很多窗户,却看不到天空。于是她不停地写明信片寄去“老奶奶住宅抽选负责人处”,希望能换一个能见到外面的房子。最终中奖了,幸运地搬到了一处理想的居所。
写明信片抽奖就能有心仪的房子,这是属于儿童文学里的温情脉脉。现实中,我们要安度晚年,除了好心态,好身体,还要有足够的物质保障。这在书里艺术处理的问题,或许才是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养老现实。
曾经我们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养儿防老”的观念,但在如今大规模城市化、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下,养老观念不再只是道德和传统的问题,更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
特别是在低生育率的今天,如果再把养老的问题依靠在子女身上,不仅风险极大,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养老”不仅是要保证老年的“生存”问题,更有“生活”上的追求。这些不能靠“养儿防老”,也不能单单依靠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最实在的,还是提前赚够养老金,做好财务规划和人生安排。
不管是无奈还是一种选择,纷纷奶奶将孤独终老,但是,全然不是字面上的凄凉景象,更如同一种文学般的美好存在。
绘本中,有小动物、有老奶奶、有花花、有草草,这样的故事,跟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讲述城市的拥挤和逼仄,以及人心所受到的禁锢,可能市比较艰涩的话题,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个生活的难题,但是只要拥有一颗向往自然和美好的心,依然有办法与与面对和抗衡。或许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孩子,当生活不够明亮的时候,只要你的心够“明亮”,日子总不会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