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川人的家中,老姜、大蒜和青葱,总是常有的。过去,姜葱要浅埋在土里,沾着土气,物香不散。现在,都进了冰箱,做菜拿出来用,总觉得味道薄了。还有一种食材,也是常有的,那就是青辣椒。
入了大夏,青椒的辣“硬”了。做配菜和调料,就是它的正用。要菜活泼,青椒常常喜辣可人。青椒肉丝和小炒肉,它是天设的原配。炒土豆丝、炒藕片、炒绿豆芽、干煸苦瓜或者茄子,辣而清香的青椒,入于菜中,一盘青白之素,便生出几分俏皮。特别是夏秋时节,山里林下的牛肝菌、见手青、干巴菌等野菌,这些城里难得的稀罕物,定要多多的蒜片提鲜增香,还要一些青椒同炒,让辣意烘托菌子的鲜香。对于我,这完全就是食物的勾引。
川菜中的小煎小炒,一次定味、一锅成菜,是川菜烹饪的本手。可惜的是,现在大多川菜厨师,缺的,至少是弱的,恰恰就是这一手。
青椒肉丝,是一道极其平常的家常菜,但是多年以来,我几乎没有印象,有哪一家馆子让我吃着巴适,要么炒得老、柴、紧,反之就嫩得如粉,可能加了太多的嫩肉粉。我想,肉丝肉片的码味上浆,厨师们应该都会,这是基本功。可能,他们觉得这太简单了,也就上不了心。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或者师父是否教过,烹饪中越是寻常、简单的手法,越是要细致用心。因此,肉丝的码味上浆,就有了一些讲究。
先要用一点盐、一点生抽、一点料酒、清水和生粉上浆。上浆不是随便把粉浆裹在肉丝上面就行了,而是要用手反复轻拌,把浆汁充分拌进肉丝里。所以,浆汁不宜太稠,水分要多。不明就里的人, 猛一看,那么多水,浆怎么挂得住?所以,真需要花一点时间和功夫,让肉汁与浆汁融合,充满肉的纤维,这样浆出来的肉丝水润饱满。水嫩水嫩,有水才嫩。
肉丝上浆后,我还要调和一点甜面酱。正是这点甜味,才能柔和青椒的辣,激发青椒的香。一定要少要薄,多了,酱成一坨,还吃起来发腻。下锅前,再用一点冷熟油挂上油膜,这是为了滑炒的时候,更好地减少水分的流失。
现在,绝大多数厨师炒肉丝、肉片、肉丁,都是在一大锅油中,用漏勺过油。过油最简单,保证不老。可惜的是,没有急火在滑炒之中逼出肉香,没有浸润着肉香的底油,青椒丝就不滋润。这样的青椒肉丝,不仅没有锅气,而且没有活气。虽然熟了,也是一盘死菜。现在,做“死菜”的厨师、卖“死菜”的馆子,越来越多了。
青椒肉丝,青椒才是正题。炒这道菜, 经常的情况是, 肉丝炒散断生,把切成二粗丝的青椒倒进锅里一起炒,椒丝熟香,肉丝却老了。取巧的厨师,是把滑散的肉丝铲出来,用底油再炒青椒。待椒熟以后,倒进肉丝,混炒几铲子,装盘上桌。可是,肉香不入青椒,椒香离于肉丝。本该颠鸾倒凤的美事,搞成勉强的凑合,这真是煞了食物的风景。
正法是,椒丝切好后,用一点盐腌渍20分钟,让青椒丝略微断生出水。在肉丝炒到散籽亮红时,便倒进滗干水分的椒丝,大火翻炒,肉丝熟而嫩,青椒丝也熟而活。肉香椒香妇唱夫随,菜与吃菜的人皆大欢喜。肉丝要保水,青椒要出水。这一保一出,相反相成,暗合了世间多少做事做人的道理。
烹无定法,做小炒肉和青椒盐煎肉, 青椒不用腌渍, 须得肉片爆香后,再与青椒同炒。炒素菜,青椒丝却要先用熟油煸香,才能让土豆丝、藕片、茄子、豆芽、苦瓜等在辣意的激发中,各得其妙,各尽其味。一根小小的青椒,因菜而变,变而生出不同的口感与滋味。一个如此用心做菜、用心吃菜的人,于我,于青椒,就都是有情有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