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点评大家的共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没有重点语句加粗;
第二是部分学员没有良好的分段意识,影响了阅读效果,再好的文章也会被读者抛弃;
第三个问题是结尾,很少有人是升华意识;
关于诗歌,结尾押韵一定要压上。
昨天一个写心理学的朋友,写的很深刻,但是名词很晦涩,容易造成阅读障碍,对于写专业性书籍的书评,建议尽量通俗易懂。
大家在写东西的时候,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尤其是举例子的时候能不写学术性的例子、古代的例子、国外的例子就不写,这样的例子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
另外,大家注意课程安排,群里有介绍,提前做好准备。周日要提交一篇200字的总结,总结本周写了多少文章,有多少进步,不足在哪里,打算怎么做,我们将评选优秀读者。
田宝问答整理:
学员提问一:请问读者意识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培养?
田宝:不知道大家理解的是不是同一个概念,有一个建议,可以和群里寻找伙伴结成互评小组,互相点评,做对方的镜子。
学员提问二:素材库原理里面的“主题寻找和归纳总结”,能举个例子吗?
田宝:例如我最近正在阅读的日本作家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果高效阅读一本书》、《阅读整理术》等三本书,就是在进行怎样读书与做笔记的主题阅读,首先在纸上写上我需要什么,为什么要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做笔记的好处,这样就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
学员提问三:我的情况是找不到写作的主题,所以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产出率特别低。
田宝:比如走在路上看见一朵花,花就可以作为一个主题,平时可以寻找到的主题很多,你可以把平时的灵感都记下来,例如观看综艺节目的感想。记录性文字,日记都可以作为素材库,比如某个明星的绯闻,你去翻自己的日记就能找到你要的素材。
学员提问四:写文章是不是最好一口气写下来再修改?
田宝:当然,写文章是个完成的思路流程,我写文章,写一段会读一下,不恰当的地方、语病会修改下,但不会打乱整个思路。建议不要修改思路,可以改形式上的东西。
学员提问五:我一般写作时不太注重技巧,基本都是普通表达,写的比较表浅,常常会自我否定,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如何写的更深入呢?
田宝:要看写什么样的文章,比如小说没有技巧不行,如果写感慨的话,也不需要什么技巧。有人怀疑写作技巧不存在,其实不是这样,比如作家和普通人一起去看一场戏,普通人跟你说这场戏多么多么精彩,但是你却难以真切感受这场戏有多好,作家就会用跟你描述精彩细节和片段,还有情感方面的冲击,甚至写一篇文章给你看,这样你就能更深刻的了解这场戏。
你对自己自我否定,那么你要写出自我否定的理由。
要想写的深入,首先思想上要深入,另外还是要多写、多写、多写,每天一更,哪怕只有两三百字。
田宝:有人说不知道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我再简单说一下,首先多看,看一篇文章里,五个元素哪些得到应用,吸不吸引人。这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鉴赏方法,但如何操练,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写了一篇热点文章(《我是范雨素,你是谁?》,我就一直盯着热点来想标题,目前来看阅读量还不错,效果很明显。
学员提问六:我有灵感的时候习惯用笔写在纸,可写完之后,不太习惯输入到简书上。
田宝:手写过程是内化的过程,强烈推荐大家能手写就手写,可以加强记忆,手写后输入是很累,但是写文章就要认真对待,再累也要写啊。
学员提问七:我每天写一篇文章都要七八个小时,除去工作时间,阅读时间就很少了,日更后总感觉可以写的东西越来越少,要快速阅读吗?
田宝:我写文章的流程,是先形成概念,包括主题、书籍、方法等,酝酿一段时间,空闲了就开始写,不过有的人概念清晰,有的人概念模糊。快速阅读很讲究方法,建立在已经阅读大量书籍的基础上,阅读量小的时候,要不贪多而贪精。
学员提问八:我看书时觉得好的句子就喜欢画下来,但是不想做笔记,觉得影响看书进度,所以我总喜欢看我之后对我画的地方做笔记,但是就感觉没有了之前看的时候那些感触。
田宝:可以看书的时候把感触顺手写下,但是也要用第一性思维思考,读书是为了干什么,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纯粹是阅读,就不用记笔记,但是如果为了找素材,就需要了。
学员提问九:一本书总是读完就读完了,没有变成自己的,是读的太浅吗?
田宝:你要弄懂你为什么要读书,在没有搞清楚读书的目的前,不要读。
学员提问十:我写文章修改时间过长,很难做到日更,怎么办?
田宝:先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写文章首先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想法说明白。你先写下了,让别人看看,别着急自我否定,要打开自己的封闭思维。
写文尽量日更,可以先不用精雕细琢,我说的日更你们理解的太过标准和严谨,朋友圈也可以算日更,只不过要加长版的,这样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大家要放松一点。
学员提问十一:关于文章维权有什么建议?
田宝: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申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拿到原创标,这些都要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