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时刻,你突然想要找一件尘封已久的物品。
绞尽脑汁,没有半点记忆头绪,甚至大脑一片空白。
翻遍了所有的角落,但仍然无果,好像要找的东西从来没有存在过。
你有没有过相同的经历?
1.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一张白纸上记录下几行文字,本想着等空闲时再整理成文章。
灵感往往像电光火石一般稍纵即逝,可能不会再来。
等我想起那张信纸时,居然不见了!
我仿佛又想起来了,自己好像把它塞在一张信封里,放在一个双肩包的内兜里。
双肩包被我翻了个底朝天,依旧没有一点踪迹。我不甘心,然后把每个口袋依次又翻查了一遍,心里总盼着它会在某个角落突然会出现,给我惊喜。
最后,仍然失望。
我把书架每一层框架都翻了两遍,将里面所有尘封的记忆一一打开,只要有字的本子都不放过,就连书柜底下我都查了三次,仍然无踪迹。
我失去继续找的信心。
这时,我妈自告奋勇加入到寻找的行列中。说真的,我怕麻烦她,不是因为客气,而是每次找不到东西的时,她心里很焦急,一急就动肝火,许久都不能放下心来。
还没等我反应过,她就沿着书架一本书接着一本书翻看起来,嘴里念叨着:“会不会纸条之类的东西随手夹在书本里呢,时间长了就不记得放哪了?”。
我妈的话还没落音,果然找到了。那张信纸稳稳地夹在一本厚厚的里。
这才想起来,一次看完书,随手把信纸夹在里面了,然后将书放回原处,没有刻意留意这个事情。
“是吧,这下子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吧!”我妈满脸得意的样子,像个孩子。
我如释重负地笑了笑:“嗯,妈,您太重要了,要我怎么感谢您好呢?”
因为这件小事,妈妈觉得在我的生活里很重要,而不是无足轻重。
2.
平时我爸也没什么爱好,有时会运动一下,没事都是安静地呆着。起初,我们也为他找兴趣,养花,阅读、练字等等,他都没有兴趣。
后来,大家各自都忙,似乎也不太在乎他的精神需求,认为没有必要,这种错觉一直到一件事。
2017年春节,正月初一,家里来了很多亲戚,长辈们都在聊家长里短,表哥、堂弟、小妹一群年轻人都纷纷拿出智能手机,有玩微信抢红包,气氛高涨,这时爸爸掏出手机(小妹给他的5S)好奇的问:“你们在玩什么红包呀?”,大伙哈哈大笑起来。
堂弟说:“伯伯,这是一款在手机上可以抢红包的软件,来,我帮您下载一个微信吧,等会教你用噢”爸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把手机递给他,几分钟的功夫下载完毕,堂弟当起了小老师,跟爸爸一一解说,如何使用微信,加好友,发朋友圈等,一向威严的爸爸像个学生一样,跟着堂弟认真操作起来,嘴里念念有词:“还有这玩意,不错。”我看到他眼睛里放着光,像是回到少年时代一样,做着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世界的脚步很快,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父母已跟不世界的脚步,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在新奇的事物面前,他们显得有些笨拙、力不从心。是的,父母渐渐老去渴求的是再次被重视,被肯定。我们可放慢一点脚步等一等他们,带一带他们。
有些工作上的事情,我会跟爸爸谈一谈,其实我心里早就有了想法,只是想让他放心,只想传递我需要您,我离不开您。
我们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等我们慢慢长大,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除了物理距离,心灵上产生了距离,我们总是觉父母已经与时代脱节了,回不到从前那样为我们遮风避雨,他们的落寞与不安渐渐蔓延。
有一部电影《生日》,农村老大爷李四和老伴在家苦等孩子回来给自己过60大寿,不料却空等了一天,内心难受的李四独自进城去见儿女。
三个儿女为了生存各自奔忙,见到父亲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这天是父亲的生日,讲究传统孝道的李四不愿主动提醒儿女。
有苦难言的李四偶然结识了捡垃圾的父子胡来和胡来成。热情的胡来和李四同饮寿酒后,要帮李四找儿女讨个说法。
不料,一场交通事故让胡来命丧黄泉。悲愤难耐的李四想看看如果自己死了儿女会怎样,于是将自己的身份证和骨灰盒一道放在了儿女的家门口。
此时儿女们慌乱了,因一场误会引起的悲剧发生了……
父母在女儿心中没有存在感,甚至是空气,于是才有了这一出如此荒诞的故事。
3.
亲情、友情、爱情、生活中、工作中也是如此。
富兰克林法则“不要为他做一件事,而是让他为你做一件事。”
当年,富兰克林有一个政治上的竞争对手,经常背后说他坏话。
富兰克林并没因此被激怒,而且还给这位对手写了一封信。
信中提到:听说您的私人图书馆里有一本很罕见的书,请求借阅。
对方收到信,马上借给富兰克林想看的书,两个人从此尽释前嫌。
在人与人相处中,“被需要”的重要性是一直被我们忽略了。
“不敢主动找你,并不是你不重要,而是我不知道自己重不重要。”这句话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我们都曾猜想过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好像在说我耶)
爱一个人,除了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爱意,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我需要你。”
作家比罗伊.克里夫特一句经典: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