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没成本
朋友送我一只打气筒,用了没几次,气嘴就坏了。好好的打气筒,扔了可惜,于是决定修理一下。
折腾了两个晚上,终于把聋子治成了哑巴。气嘴彻底不能用了,于是决定从淘宝买一个……最后,还是在菜市场的小五金杂货摊买了一个回来,一块钱。
事后想想,这个事儿办的不太聪明。因为不想废弃一只坏了的打气筒,反复拆卸、搜索、查询、研究,搭进去五六个小时。用这些时间,完全可以读本书、写篇文章、和孩子做两次深度的交流……显然这些要有价值的多。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考虑未来的利益,其实也非常在意过去的投入,在意既定的成本,不愿意当机立断,掉头而去。这种已经发生的,不可能由现在的决策改变的时间、资金、精力上的投入,就是沉没成本。
2∥哪些现象还能被这个理论解释?
案例1:我老妈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非常不好。一家人省吃俭用,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现在条件好了,她每次做饭,还是不愿意把剩饭剩菜倒掉。
她固执的认为,饭菜吃到肚子里才不算浪费。其实,她已经很胖了,吃掉的剩饭剩菜,对她反而是一种负担。
案例2:五一放假,一家人自驾游,专程一百多公里去看桃花。离目的地还很远,就见前面车水马龙,堵得厉害。
这时,如果果断放弃,还有机会掉头逃离绵延几公里的车阵。但是,一想大老远跑来,一点儿不玩太亏了。于是,就在蜗牛般的车队里一点一点往前蹭。在人山人海的拥挤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案例3:“来都来了”,是一句万试万灵的魔咒。一部单调无聊的烂片,一个冗长乏味的饭局,一次没话找话的聚会……只要有人说一句“来都来了……”绝大多数人都会乖乖忍受漫长的煎熬,浪费掉几个小时的时间。
3∥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品质很好、值得深交的人。我们不妨抽一点时间做些准备,就他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偶尔送他一些精致的小礼品,在关键的节点帮他一点忙。随着沉没成本的累积,你来我往,就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增进夫妻关系,促进家庭和谐方面。
即使是冗长无聊的聚会,也会有一两个有趣有品的客人。既然碍于情面,不好意思逃席,就不妨有意识地和有品位的朋友多交谈,加深了解,让一段必须浪费掉的时间,过得相对更有意义一些。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稍具理性就可以形成判断。关键是不纠结,一旦意识到决策有误,立刻割肉离场,愿赌服输。
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事情像看一部烂片一样,信息充分,事实清楚。更多的情况,像是等公交车,10分钟不来,20分钟不来,还要不要继续等?挖一口井,预计100米有水,到了100米没有挖到水,还要不要继续挖下去?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收集信息,研判成功概率,据此重新决策。但无论如何,在重新决策时一定不要考虑前期投入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毕竟,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如果对前期投入割舍不下,极有可能越陷越深。
(5商笔记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