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央行白皮书《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指出: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强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金融服务供给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和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与监管、财税、工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继续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机制,来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由上述可知,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可谓是政策支持、国家扶持,天时地利都具备,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寿命不足3年,中小企业也不过3.7年,忽略经济大环境和行业发展限制不谈,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企业战略规划短视。无论是行业前景抑或是用户群体的维护等等,皆无通盘考虑的规划,在资金充足时,不懂横向发展给予企业拓展边界的机会;在资金紧缺时,更是由于早期没有合理规划而导致各种大小不一的问题接踵而至;
二、创新能力低,营收增长难,盈利能力差,税负重。小微企业经营模式老套、经营情况不稳定、议价能力弱是导致小微企业营收增长难、盈利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三、管理不规范,缺乏企业管理经历和科学管理理念。很多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任人唯亲或是任人唯友都会导致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分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混为一谈;无明确的规章管理奖惩制度来约束员工;
四、不做发展条件的储备。一个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即是人才的投资,过于专注业务本身,忽略了人才和资金的储备,等于自断后路;
五、融资难、融资贵。银行融资“门槛高”——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民间借贷“不靠谱”——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小微企业若想搭上国家政策这艘“大船”,必须借助以下三股“东风”:
一、加强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明确规章制度、注重人才培育与吸纳、成本控制等等。
二、创新是发展源动力。管理创新、理念创新、行业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创新。
三、注重建设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三流合一”、按规纳税、创建合理营收,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走对、走好、走稳这条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