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这两天的断更,昨天实在是太忙了,再加之又需要看一些其它的资料来完成今天这篇第一卷的最后的总结,所以没能及时更新。今天这篇是《史记》每一卷后面都会有的太史公曰,有些是讲本卷的成书背景,有些是针对本卷的主要人物作一评论,今天这段就是介绍了本卷的成书背景,咱们先来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说的。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久远)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儒生们认为不是圣人的言论所以大多都不传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往南驾舟浮渡过长江、淮河),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知道风俗教化本来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还是以没有背离古文记载的说法,比较接近正确)。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文言连词,但、但看)弟(古同“第”,但,但是)弗深考(但是人们没有深加考究),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是那些好学深思的人不能知道其中的深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我一并依据搜集的各种文献次序论说),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我们看到太史公说他的这第一卷是结合当时所能看到的文献资料以及行走于大江南北实际访谈的综合结果。但他也提到了,“书缺有间矣”,“ 择其言尤雅者”,也就是他所看到的文献也不是很完整,并且他也是做了一定的选择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史记》的第一卷,五帝本纪呢?
我今天所看的资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喜马拉雅和新亚文化在2018年推出了一个中国通史大师课的音频节目,这个节目做的很好,邀请了中国各个高校十几位研究历朝历代的教授,每人一个朝代,将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给我们普通民众,特别适合我们这些非历史学专业的普通民众收听,我强列推荐给大家。
其中第一位主讲人,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教授,和第二位主讲人,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国忠教授,其实都讲得是中国的起源,但两位教授的观点竟然截然不同。
许宏教授从考古学严谨的角度出发,认为最早的中国只能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700年也就是37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在此之前的文明是不能称其为中国的。
他持有这个观点的依据就是在二里头文化之前的各个文化是区域性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广域的王权国家。只有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才真正形成了有中心的多元化时代,即王国时代,对应于文献记载的可能就是夏王朝。
而刘国忠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炎黄那个年代,也就是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这个是比较符合我们之前的认知的,即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那刘教授有依据吗?
当然有,文献依据就是《史记》和《尚书》 ,考古依据就是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发现了具有文明最基本的四大要素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者互相印证,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华夏文明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两位重量级教授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两位教授说的都没有错,大家可以听我分析一下。
许教授说中国的历史没有5000年,只有3700年左右,他的重点在“中国”二字上,他的这个观点中的“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指代,就是指广域的王权国家,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广域的王权国家的历史就只有3700年左右,没有5000年那么久,在3700年以前,这片土地上存在的政权只是区域性的政权,不能将其称为中国。
而刘教授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他的重点在“中华民族”,或者说是华夏文明,这样就好理解了,作为一个广域的王权政权的中国没有5000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文明,华夏文明是有5000年的历史的。
讲这些,一方面是让大家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起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搞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才能真正建立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更清楚我们之后要往哪里去,路该怎么走。
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大家,《史记》对于我们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的重要性。因为关于炎帝黄帝的记载,目前也只能见于《史记》这本书,如果没有太史公为我们留下的这本《史记》,就没有许教授和刘教授之争了,因为顶多我们的历史只能上溯至尧帝时代,也就是大约4000年前,根本不会有所谓5000年的悠久历史了。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是怎么感谢太史公都不为过啊!
知乎、简书与公众号会同步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伴读李书童”,后期可能会建立伴读经典的社群。如果大家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欢迎点赞转发,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