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恐患者苦恼于症状对生活的影响,总是一股脑的想消除症状。
究其动机,很多人都表示,症状让我在人前丢脸出丑,让我感觉自己很差劲,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丧失自信心。
从这里可以捕捉到一个线索——他其实很想在人前保持良好的形象,想在社交中得到大家的认可,症状的出现,恰恰阻碍了他的愿望。
他解决社恐,实际是想再次做回那个形象良好的自己,重新获得他人的好评,从而找回自信。
那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为何他如此的需要别人的认可,需要一个良好的形象呢,这仿佛成了他安身立命的资本。
这就要追溯到童年,一般来说社恐的孩子,在小时候都是乖小孩,当然我不是乖小孩一定会发展成社恐,只是相当一部分的乖孩子,不是处于自发的愿望,而是被恐惧所驱使。
即他顺从父母,不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这样,而是父母只喜欢乖孩子,他不得不扮演乖孩子来获得父母的爱;或者从小恶劣的家庭环境,例如无休无尽的争吵,父母的冷漠、忽视让孩子感到及其没有安全感。
所以只能紧紧的依附在父母身边才能感觉安全,因此他会为了保持这个极端的亲密关系,无条件的去服从父母的命令。
久而久之,他自身的价值感就慢慢建立在父母的认可上面,他不像健康的孩子那样,呵护在爱的温暖和包容下,自发的产生我很好的意识,反而只有遵从父母的命令并得到夸奖,他才觉得是好的。
但我们知道, 中国父母大多望子成龙,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很多期望,所以只有孩子优秀、听话、懂事、学习好,表现好,他们才会露出笑脸,于是孩子就记住了这个规则,即——优秀的我才会被人认可,而被认可才给我带来价值感。
于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去接触同龄人的时候,也会努力的让自己优秀,努力的让自己被人认可,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乖小孩接触同龄人的时候,自尊心往往很强。
自尊心太强,正好说明他把自尊建立在一个优秀的自我上面,所以任何他人的诋毁和玩笑,都会影响他的完美形象,于是他变得很敏感,动不动就暴走。
到了这里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孩子自尊心如此之强,对自我的要求如此之高,他很难不社恐啊!
如果他足够幸运,自身确实足够完美,没有任何显性的缺陷,那他是可以活在完美人设里面。
可现实是,人都会有缺点,高矮胖瘦,脸红、口吃、表情等等,太多太多了,只要有一点不完美的地方,便会触动他的神经,让他马上陷入恐慌。
而这恐慌的根源其实来自他自己,因为他的完美人设很可能保不住了。
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症状是怎么来的,症状其实不是坏事,他是常人都会有的东西,我们的病根在于性格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