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日更到今天,正好887天。
回望两年多写文历程,感觉就像水中行舟,每个阶段都有暗礁险滩,处处都充满考验,每一段历程都不能松懈。
最早的考验出现在刚刚开始写文的一到三个月左右。
刚开始日更时,有些踌躇满志——我要大展宏图怎样怎样,又有点忐忑不安——我能坚持写多久?
那一时期就是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交织在一起,抱着边走边看的心态,羡慕日更坚持千天的大神,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以支撑梦想。
在习惯还没养成的那一阶段,有过因为忙把日更拖到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有过不知道写什么用存货来应对日更的时候。
一个月的时候能用的存货都用得差不多了,开始有了“地主家里没余粮”的感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接下来的日更何以为继?
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断更了,原因大概类同。和一起日更的朋友互相加油打气,决定坚持下来,于是咬咬牙硬着头皮上。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丢开了拐杖,真正开始了每日一更的生活。写作,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考验后,开始进入大胆创作的过程,简友鼓励“你有写烂文的自由”,于是更不怕了。“先完成,再完美”成为那时候最大的信念。靠着这股信念支撑着,一直坚持到日更一百天乃至两百天。
到日更二百天左右的时候,第二重考验来了:已经写了这么久,怎么感觉没有突飞猛进的提高?自己都觉得有些千篇一律。
这一时期坚持日更已经不是不成问题,难在如何继续提高。
放到任何领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写作的瓶颈。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积累后,这一阶段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能写出来,更想写好。如果不寻求突破,就会走上自己重复自己的道路。
写作不仅仅需要坚持,更需要常常求新,否则最后结果也是一样:因为枯燥乏味而中断写作。
虽然在简书写作更近于自娱自乐,但如果没有一点读者意识自说自话,长此以往就会走入写作死角。
我的目标是把自己主页设计成一本杂志的样式,尝试各种文体风格,无论每一周还是每一月,都成为一本让人愿意读下去常读常新的杂志。
我有意识尝试各种语言风格:严肃,活泼,典雅,幽默……并比照看到的各种文章样式去尝试写作,这样等于为自己的写作注入新的活力,就像风吹起一池春水,荡起丝丝涟漪。
我的目标是日更一千天,但不是终点,为着这个目标,我一直在努力着。可是在接近一千天的时候,周围不断有老朋友消失,还有一些已经放弃继续精进,只为达到一千天这一目标。
一个一直在行走中的人可能不觉得太累,一旦有了偷懒的行为,尝到一次甜头,就不免滋生躺平的心理。这种时候,其实是考验最严峻的时候。这时写作习惯已形成,水平较开始起步阶段已经有了提高,最大的考验来自惰性。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坚持还是放弃?
日更,绝不是一个一千天就可以结束的事情,应该是坚持一生的习惯。
数学家、哲学家罗素八十多岁还坚持每天练笔三千多字,被称为“百科全书式”作家。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这就是大家区别于常人的地方:能否有毅力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到底。成大事者常常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通俗点,就是跑得快不如跑得远。
毫无疑问,写作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不仅磨练文笔还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最好方式。
如果仅仅把写作目标设定在一个期限内,达到就放弃,远不能发挥写作的最大价值,失去了挖掘自我潜能的最好方式。
写作需要坚持练习,几日不写就手生,已经写了那么久,放弃太可惜,只有再接再励度过一时倦怠期,才能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终生受益。
写作路漫漫,就像西天取经,考验一重接着一重,要不断降妖除魔,升级打怪,才能取得人生真经。
其实最大的考验来自心魔,打败惰性,坚持日更,前面路就越来越宽了。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