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不过是一个想要光耀门厅的老父亲而已,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费尽心机,还好,他有了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儿媳。
——by张残月
曹嵩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让自己的儿子受益匪浅,最终让他对得起自己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称号,他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曹家一跃成为当时名震一时的家族,他更不会想到由于自己的一个义气之举造就了建安七子的前三位。他是曹嵩,但是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大儿子——曹孟德。
当然了,如果死人不介意的话,我更喜欢称之为夏侯嵩,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管曹操叫夏侯操,曹丕叫夏侯丕(扯多了)。他是一个过继给曹家的夏侯家的孩子,确切的说,他是夏侯惇的伯父。所以尴尬的事情来了,作为一个宦官的儿子要侍奉一个明知道不是自己亲爹的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作为一个宦官的儿子出去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怎么应对别人的白眼?作为一个宦官的儿子怎样和自己的子孙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爹不是亲生的而自己的儿子是亲生的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或许对于曹嵩来说——这可能真的不是问题,从小在一个宦官的教导小如履薄冰的生活着,养父死不死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绝对不要让我的子孙和我受着这样的委屈。所以他把改换门庭的重任落到了两个儿子的头上。
说曹嵩点背那是真的点背,好不容易有个爹还是养父,好不容易把养父熬死了才发现自己媳妇也病死了,俗话说得好: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更何况两个小孩都没有了娘,那就不是说来话长的问题了。虽说有奶娘把,但是作为一个不知道亲爹是谁的孩子,他自然知道有一个亲爹是多么的重要,就这样,他上班巴结权贵贿赂重臣,晚上给孩子换尿布,直到那个日子。
要说曹嵩第一个英明的决定就是把曹操送进曹印的家里,让这个族里学问最大兄弟教自己的儿子应该能够让自己儿子贪玩的坏毛病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说实话,曹操贪玩的毛病改没改善这个另说,但是曹操的兵法确实是在这段岁月里研习的小有成就。就是靠着这部兵法,曹操与袁绍,乔玄等人交好进而认识蔡文姬他爹的(滑稽)。这也为曹操后半生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连曹嵩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样一个决定竟然改变了大汉的命运,让自己的家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要说曹嵩的第二个英明决定莫过于脚踏两只船的一贯作风,一方面讨好宦官,另一方面巴结外戚,这让当时的局势无论怎么变化在朝堂的一抹三分地上都曹嵩他老人家的位置,无论是清洗还是浩劫,他都能非常快的审时度势打好提前量的做出相应的准备。这也就给了曹操充分的历练的机会,朝廷千遍万变自己的亲爹都是九卿,所以根本不愁官做。到了后来曹操准备自成一派的时候曹嵩依旧用脚踏两只船的战略不动摇,自己仍然做自己巴结权贵,审时度势的小人而让曹操自立门庭,重振家族名声,而自己用所有的资源为曹操做后盾。这也使曹操逃脱了两次灭顶之灾,交到了很多不应该是“曹嵩之子”能够交得到的朋友,让曹家能够同时获得对立双方的信息和资料方便站队(继续滑稽)。
要说曹嵩的第三个英明决定就是选中了那个让曹家流芳千古(亦是遗臭万年)的人——曹孟德。曹嵩有一个书呆子的小儿子叫曹德,小时候是一个书呆子,长大后也变得机灵可人。不过曹嵩强大的识人能力让他明白小儿子在决断力上和大儿子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通过互换两个人所读的书可以发现,曹操是能够接受这个世界的阴险狡诈并加以利用的人,而曹德对这些事敬而远之的。混官场需要的正是这些阴险狡诈,所以他选中了那个命中注定会振兴曹家的人——曹操。说道曹嵩的识人能力,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x光级别的了,无论是秦一路,还是二弟四弟七弟,“笑面虎”和“不开口”还是自己的亲儿子曹操和曹德,根本逃不过他老人家的手掌心。
要说曹嵩第四个英明决定就是急流勇退,在他告老还乡的第3天,他的同僚在他儿子的面前被杀死,而他的儿子无能为力。临死同僚二人皆叹未听曹嵩之言而气绝,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可以说曹嵩心理根明镜一样。虽然自己的儿子是那边的,虽然自己也和那一边的人有点交情,但是他清楚自己不是香克斯,自己的面子和自己儿子的面子加在一起也不会让那个欲杀之自己和自己同僚的人而后快的人的杀意有丝毫的减少。所以他选择了跑,并且说出了对董卓的判断。
无论遭受多大的贬低和嘲讽都能安然自若的有说有笑,无论儿子犯了多大的事情自己都能够陪着不是的拿银子摆平,他对曹操说过的话几乎句句应验。他是曹嵩,那个背负着宦官遗丑恶名的人,那个花一亿两白银买三公的人,那个无论如何也要光耀曹氏门庭的人。他或许不精通兵法,也不了解权谋,但是他对自己判断局势和人心的能力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选了最像自己又最不像自己的儿子(没辙,就两个,他也没办法,如果他能选他肯定选曹丕)继承了他的遗志。无论身边多少个兄弟和同僚倒下,他都鞥能够在朝堂上神态自若的做他的官,因为曹家,他不能倒下,也正是因为曹家,他培养出了三国史上心机第一深的人,曹操。(第一是刘备,不接受反驳)他临死也没有忘记他的理想和目标,不过可惜的是,他看不到自己孙子称帝的那一天了。当然,他也看不到自己儿子一手创建的江山被司马家篡夺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