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意思是当事人碰到事情后,往往由于置身其中而糊涂,但旁观的人因为度身事外,所以反而看的明白。
现实生活中,犯迷糊不可避免,遇事一时糊涂,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情绪激动造成行为往往出格,如能有个人帮助分析前因后缘,或打气鼓劲,或压火后扯,都会避免一些不可預测的结果。其实,这时的旁观者未必就清,更多是劝合不劝分,劝善不助恶,但却能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干戈化玉帛。
实际生活中,有的夫妻用外人、大众的眼光来阅读,也许会觉得十分般配,但两人的行为习惯、"三观"理念、家庭关系是否契合却唯有当事者最清楚。那些鲜花与牛粪的组合,自然有合的引力和当事者的心甘情愿,旁观者所谓的般配更多只是来自于表面化的观感。有个村里的亲兄弟几个,多年来一直不合,互相指责、告状,作为外人确实难以理解,有多大的事能使亲骨肉相煎何太急?所有旁观者的劝和,都未必凑效,因为无法体会他们自认为正确的刻骨铭心恩怨家恨。
情同手足的朋友,也许会反目成仇,往往令人不可思议,但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面对各说各有理,旁观者怎会明了。长期看到一方对另一方恩重如山,但最后双方形同陌路,难免会受到众人的指责,但旁观者又怎能知道另一方也曾付出了什么。
最了解自己的人必定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只有自己能看见,走过什么路,见过那些人,遇见那些事,有多大能耐,有什么短板,当事者最清楚不过。不要被表现迷惑,壁纸之下才是坚实的墙体。所有的走进内心,其实都是理想化的期待。
感同身受,感同永远有距离,身受才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