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写了一篇关于《一杯柠檬水》的小文,同修读后与我进行了交流,一位同修认为我与孩子在相处模式中处处带着讨好的痕迹,付出太多,关注自己太少,与孩子对话处于不对等地位,过于关注孩子的感受而压抑了自己的感受,这的确是之前我与孩子相处的常态,现在正在改善中。另一位同修则看到了孩子对我满满的爱。同样的作者,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后感受不同,由这件小事让我想到,我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同样的老师,相同的内容,不同人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如何才能领悟老师本来的意图呢?一是要反复读;二是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价值观;三是与同修交流听听别人的说法。学习看起来容易,真正掌握讲解者的精髓不是一件易事啊!
三禅:食禅:今晨吃了青椒炒肉烩面一碗,非常香。上午饿了吃了一片面包,中午做了肉沫蔬菜粥,冬瓜炒海米,圣女果,树莓一盘,绿豆糕若干,我吃了一块绿豆糕,几粒树莓,绿豆糕超甜,树莓酸中带甜,已吃饱。下午三点一片面包,5点一根香蕉,半块龙利鱼。今天一天吃的超级多,间隔时间短,量少,每次吃都是单一饮食,水喝的多,很满足。
行禅:今日走路不多,去超市买菜,左脚心有点疼,浑身没劲,应该是感冒余孽在作祟吧。
呼吸禅:慢慢呼吸中,出一身汗,还是身体虚吧。
感恩:感恩姐姐陪爸妈回乡重温儿时的记忆。感恩孩子的小伙伴约孩子出去玩密室逃脱,让孩子完成自我挑战的突破。感恩自己今天做的断舍离,当物品回到它该去的地方,做到物尽其用时才是真正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物品被定义为有用与无用是由它所属的时间空间和它的主人定义的。何为宝贝?何为垃圾?
内在小孩:今天在清理物品时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有的物品满载回忆,有的物品已想不起何时购买的,无论怎么样,买回来的那一刻一定是让我心动的,感恩它们那一刻带给我美好的感觉,心中很是温馨,时过境迁,留下的就让它留下,送走的就让它离开。断舍离总在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