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作业是断舍离,从衣橱开始。
我把自己的衣服都翻出来,其中差不多有一半是我从别人那里“继承”来的。整理之前我想,那本不是我的,就舍了吧!可到最后还是捡回来不少。到底为什么不舍得呢?一些是我比较喜欢的,另一些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而一直想有的那种衣服风格,于是心里就想,既然能穿何必再花钱去买呢?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就比如研究生同宿舍的一个好友,她从来都是买模特身上配好的衣服,而我永远都是到那堆打折的衣服里扒拉来扒拉去。这固然与经济条件有关,但是肯定也与内心信念有关。
到底是什么信念呢?我能想到的,一个是勤俭是美德,从小父母就是如此的,他们对那些花钱大手大脚,只顾买吃的穿的玩的的家庭嗤之以鼻,那是“不会过日子”的人家。我们兄弟姐妹自然受熏陶,个个会过得很。不舍得给自己买吃买穿。
另一个就是“我不配”了,上次作业捋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更想捋捋我从出生到现在的“奔波”生涯,它让我不得不断舍离。
小学在家,中学去外地,且转了一次学,高中住校,换了一次宿舍,大学期间换了两次宿舍,大学毕业与读研的衔接期间暂住一个宿舍,研究生期间没变,毕业后到参加工作期间,在原学校相继经历没宿舍,换两次宿舍,在俄罗斯读书期间,换了N次宿舍,真数不清了。毕业回原学校工作,又换了一次宿舍。最后来墨,搬了两次家,马上又要搬家了。
于是,我的家当就在这来来回回的奔波中跟我一起折腾。我本是十分舍不得扔东西的,但却总是“被扔”,折腾这么多次,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在哪里。过去的东西,有的在姐姐家,有的在婆婆家,现在的在自己家,但仍然有一些在婆婆家或姐姐家,四分五裂的。
我到底为啥不舍得扔东西呢?一来,我觉得自己穷,若再把现有的扔了,我就一无所有了。别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我觉得旧的去了新的也不会来。还是曾经梳理的那样,自己有个限制性信念:我不配拥有财富吧!不过,已经在改变了。慢慢来。二来,是我的贪婪。我总想拥有很多东西,就像我老“继承”别人留下的衣物,就算目前用不上,我总想着以后能用上。而且,在继承时有一种“拥有”了的快感和喜悦。我还舍不得扔包装盒子,老觉得可以再废物利用,搞得家里拥挤不堪。还有孩子们的旧玩具,收拾一遍几乎没扔掉什么,总觉得这些他们翻出来时都能再继续玩。所以,为了那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可能性,我舍不得扔东西。而常常,那些东西都被我忘到脑后了,等翻出来时才想起它的存在,但还是舍不得扔,再原封不动放回去。
多亏了我的奔波生涯,才让我被动的断舍离,连老天也在帮我做功课。最心疼的一次被失去是我去俄时寄存在朋友宿舍的书和我的日记本还有大学期间和朋友们的所有通信。这些东西摆了满满一床底下,那些书是读研期间买的,花了至少有上万元。研究生期间讲课挣的钱至少一半用来买书了。读过的有一半吗?记不得了。但碰上好书,就会买下来,想着以后可以看。呵呵,又是以后。。。有一年暑假,宿舍被翻新,朋友也不住那里,结果我的全部家当都荡然无存!全都没了,不知了去向!也许被收拾宿舍的人给卖了废纸。好像我的知识和过往都被卖了一样。
我的书啊!承载我我的过往岁月与心情和情感的日记和书信啊!都没了!真是心疼得要死!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我到底在不舍什么?有了那些书就代表我拥有了其中的知识?有了日记和书信,就不会失去过去的时光,友情和爱情吗?该走的都会走,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我的确是一个恋旧的人,那么,沉浸在过去里的人,是不敢面对新生活吗?是怕曾经拥有的辉煌也好,美好也好都烟消云散吗?就算散了又怎么样?到底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人像鱼一样只有几秒的记忆又会发生什么?如果脑袋装不下的,几页纸就装下了吗?其实,所有的经历都不会白白经历,总会在人的生命里画下一笔,或深或浅而已,所有的经历练就了今天的这个我。只是有些我记得,能意识到,有些不记得,意识不到而已。那么,就不要那么不舍吧!感谢过往的一切,然后轻轻放下。更该珍惜的是眼前人,眼前事和眼前物,当下的美好才是真的好,才是可以把握的。
就算你觉得你不记得了,你的“大黄狗”潜意识都在帮你记着呢!有些是我们不愿记得的,但不管你愿不愿意,自动机制都在起作用。写到这感觉好乱啊!也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做不了自己的主似的。呵呵,这是头脑在分析吧?它想掌握主动权吧?我太缺少体验了。这是我要加强的地方。头脑和体验者,握握手吧!大家都是好朋友,手拉手,让我拥有一个超强大脑和超强内心吧!
要搬家了,新家很小,这个作业会继续做下去,希望能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