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宝贝刚出生的时候是斗鸡眼,舅公每次来看都要说崽崽是个对眼仔啊。我赶紧上网查了查,知道是正常现象之后才宽了心。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斗鸡眼”呢?
这是新生儿眼睛发育的一个过程。
胎儿在子宫内眼睛就初步形成了,大概28周的时候就可以觉察光亮。
宝宝刚出生时候依然只能感受到光亮,视力极差,几乎看不清东西。但是出生后的几个星期时间,视力会迅速发育。
婴儿视力发育有一个过程:
学会聚焦,看清远近物体;
学会识别颜色(由最初的黑白红色,到各种彩色);
学会使用双眼看出物体立体状态等。
这时候的宝宝学会了“看”,就会区别父母的外貌,区分白天黑夜,区分远体和近物。但是,在双眼协调转动,才将寻获的信息传达给大脑这一点上,3个月以内的宝宝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宝宝有时候会出现“内斜”或“外斜”。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带新生儿检查时,眼睛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检查宝宝是否有医学上说的“散视”、“对眼”。
什么是“散视”?
“散视”通俗来讲就是两只眼睛注视着不同的方向。
婴儿眼睛发育的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聚焦能力,大脑开始整合眼睛看到的信息。最初大脑接收的视觉信号不是双眼同时输入,而是由每只眼分别输入,致使大脑接收到的信号有时会非常奇特。这种奇特现象出现的最常见原因正是散视。这种现象将终止于出生后4~6周,这个时候宝宝大脑和双眼就能很好地沟通。
此后,婴儿还会偶尔出现散视,到婴儿出生后3~4个月,此现象可以基本消失。
什么是“对眼”?
“对眼”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斗鸡眼”,医学上称为“内斜视”。表现为一眼向前注视物体,另一眼球向内转向鼻侧或是双眼视物时,双眼球均转向内。
有3个原因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对眼:1.不成熟的眼睛控制系统;2.眼睛和鼻子的解剖关系,容易使家长错感到婴儿存在对眼,实际根本不是;3.眼睛真的有些偏斜,并集中于鼻侧。
不论是否相信这三种情况,真性”对眼“是少见的。
如果发现宝宝偶尔出现对眼现象,通常是由于眼睛向内散视或向鼻侧聚集的随机动作所致。生后头一周的宝宝会经常出现对眼现象,这是因婴儿控制眼睛的能力还不成熟,且大脑还不能与眼睛同步工作的缘故。随宝宝生长,散视的频率将越来越低,直到有一天完全消失。
如果仅一只眼睛向内斜或向外斜,且出生后2-3个月还频繁出现,很可能是控制眼睛运动的肌肉比较薄弱,此时,才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斜视。
至今为止,婴儿出现对眼现象的最常见原因是成人的视觉假象。假设婴儿眼睛很大、鼻梁很宽、上眼睑很厚,即使婴儿双眼已经相当协调了,还是会被误认为“对眼”,这种现象称为“假性斜视”。
随着宝宝长大,鼻骨发育,上眼睑会被鼻骨撑起提上去,“对眼”的感觉也就消失了。老人们就常说小孩的“对眼”不用治长大就好了,实际上就是指的假性“对眼”。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斜视”、是否真的“对眼”?
1.通常,医生会对宝宝进行遮盖测试,以此检测两只眼睛间的协调能力,从而确诊斜视。先让宝宝双眼注视一件物体,然后用盖布遮住一只眼睛2秒钟后放开。如果宝宝眼睛正常,他会持续注视着原有的物体。如果宝宝一只眼睛为斜视,当把正常眼睛盖住后,有斜视的眼睛会轻微移动,这是因为它要努力聚焦于目标上而形成的移动。
2.判断宝宝是否真有对眼的最好办法是观察眼睛对光线的反应。当光照射时,如果宝宝双眼能同时相聚于发光点,说明他不是对眼。如果宝宝双眼分别注视不同的方向,说明他的眼睛可能有问题。
作为父母,针对“散视”和“对眼”要怎么处理?
生后头2个月的宝宝偶尔出现散视现象,不需要任何治疗。如果宝宝的一只眼睛运动不良、双眼持续出现对眼或频繁散视现象,就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不满8周的宝宝身上,可以不必担心。
3个月以上的宝宝出现一只或双眼持续内斜或外斜,要向眼科医生请教。有时家长很难判断宝宝的眼睛是向内还是向外斜。但只要有所怀疑,都应该带孩子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