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经济学家看房地产的涨跌,会看库存、土地供给、收入、人口结构,但是此时此刻中国的房地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地产在今天不再只具备居住的属性,更有金融的属性。如果从金融属性来看今天的房产的话,会看到两个明显的景象:
一因为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非常困难,所以在2016年一二季度中国实行了一个比较激进的扩张政策,可以跟2011年的4万亿相媲美,货币的泡沫化,导致了老百姓用脚投票,去寻找一个最可靠的避险性投资市场,房地产成为了唯一可选择的阵地。
二因为实体经济不好,所以银行不敢给工商企业贷款,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所以必须要把收入的增长依靠于土地的出让金的增加。两者相加,导致了地方政府与银行、不动产公司形成了一种共谋,推动了各个城市,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今天在北上广深排队买房的是谁呢?是急着要买一套房居住,还是要买一个泡沫,避免资产的缩水呢?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金融属性。
面对如此汹涌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什么各种限购限贷政策仅仅看上去是一个表面文章呢?
因为有人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那么多老百姓去买房,从货币意义上,意味着几万亿的资金被锁在了不动产这个大池子里,对内政府解决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大大得到了缓解,对外可以防止外汇递减和人民币的外逃。
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泡沫,但这个泡沫会不会破呢?
经济学家认为,在过去一百年里,各个国家比较大的房地产泡沫大概出现过40个,每个国家泡沫形成时,该国国家都说我们国家的房屋上涨和其他国家泡沫不同,都有本国的国情。但当泡沫破灭时,才发现泡沫的共性其实远远大于个性。
而中国的泡沫是否破灭,取决于两个中长期的任务:
一在这轮的资产泡沫化过程中,中国的实体经济有没有可能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二这轮的泡沫化会不会推动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最终使得这个不动产池子里庞大的资金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所以即使疯狂到今天,仍然没有到答案揭晓的时刻。
但如果未来几年,中央到地方仍然持续的把经济增长和货币消化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不动产价格的上涨,那疯狂必然导致一场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