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半"小费的奥秘

                      黄国标

      在空中飞了十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梦幻般的伦敦。当天晚上,女儿女婿安排我们在贝特街上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吃饭。买单后,我问女婿史蒂文先生:给了多少小费啊?史蒂文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回答:十二点半(12.5%)。

    据传,小费文化就发源于18世纪的伦敦。当时,有一家生意十分红火的酒吧,在每张桌子上别出新裁地放了一个硬币箱,上面写着“To insure promptness”,意思是“为确保快捷”,顾客只要放一个硬币在里面就可以得到快捷的服务。后来,对服务人员支付小费的做法,就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开来,因为这句话中三个字的首字母不就是TIP嘛。

    然而,让人十分纳闷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像国内饭店一样,把包括小费在内的所有费用直接算在消费总额里不就行了,偏要在消费小票上将10%~25%的小费另行注明,有时会给客人一种“被迫给小费"的意思,让人感觉有点不爽,如果对餐厅的环境、菜品、服务等还较认可也就罢了,倘若不是非常满意呢,餐厅不就是自寻烦恼、自讨没趣,甚至横生枝节了嘛,我给不给是我的事,你伸手要就不像个事了。

      女儿跟我解释说,与国内的服务业一样,伦敦侍应生等底层人士的底薪收入一般不是很高,小费不仅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而且使他们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小费能让服务人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工资是顾客给的,而不是老板发的,进而能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提供更为周到、快捷的服务。欧美国家服务业水准较高,“小费"功不可没。

    一语点心梦中人,我们的服务业,不仅仅是服务业,与其绞尽脑汁对员工不断进行“我们在为谁工作"“工资是谁发的"之类的教育与培训,莫如尝试换一种方式,在分配制度或收入构成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或许能收到一份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怪不得,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一直呼吁美国政府,建立教育券制度,就是由政府向家长发放教育券,让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期末由学校凭家长交来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或结算教育经费补贴。这样,就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权,从政府转移到家长手中。学校原来只要巴结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就行了,现在必须讨好所有的家长和学生。而家长和学生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教书育人的质量,否则,学校再怎么与套近乎家长都不会买账的,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系的市场化。

      原来,小费,不仅是消费者消费品德的体现,而且也是一种对普通劳动者的承与尊重,更是一种“主人"或“雇主"意识的演进与变迁。小费的如此奥秘,倒是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几天写了一个关于天猫商家运营微信失败的案例,然后不少做淘宝的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希望我能多写些淘宝商家怎么运营微...
    元兵阅读 373评论 0 1
  • 首先心里得有一个“终”,才知道应该怎么“始”。 第一:确立一个目标,然后坚定不移的追寻目标 第二:认定目标,为其设...
    Fineyoga智慧阅读 261评论 0 3
  • 十月八日下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地方,几乎同时颁布了出租车行业改革以及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具体包括...
    璜楷阅读 38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