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奔跑的熊孩子
记得之前自己曾经有整理或者说是回忆过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共写了上中下三个篇章,如今回去再看,就觉得有点索然无味了。于是乎在搬家后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儿童节前后吧,具体时间也就不深究了)就开始在琢磨这事,说干就干,立马拿起多年不用的笔和本子开始在脑海里寻找那些陪自己渡过几十个春秋的记忆片段,是对过去生活、学习、处事........的一个回顾,也是对那片土地的依恋。断断续续的整理了好些天。感觉自己就和鱼的记忆一样,总是那么短暂,挖苦心思的去回忆,却很难在想起什么,于是就开始信马由缰,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架构整理了八页十六开的纸。
从哪说起呢,其实我对自己在入学前基本没啥印象,真的没有啥记忆,不像人贾宝玉面若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尽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更没有帝王将相的天生异象,比如唐高祖李渊“紫气冲庭”、“体有三乳”,赵匡胤,“异香绕室”、“体泛金光”,明高祖朱元璋,红光满室,邻居以为失火了,汉高祖刘邦不是他爹的儿子而是真正的龙种。怎么说呢古时候君权神授,帝王为了自己的权威或者说是某种目的远远的夸大自己的出生等身世,来达到维护权威,巩固社稷的目的。
其实自己想象了下应该是伴随着一声哭泣一个巨丑无比的男孩来到了就要陪伴他自己渡过青春岁月的黄土高原。他应该睁开眼睛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起。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然而面对守在自己傍边的一大群人,只能通过不断地哭泣来接受外界的信号。转眼间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曾经哭哭啼啼的小男孩自己可以跟着奶奶漫山遍野的奔跑了,刚开始也只会边走边跑,慢慢的小身板就硬朗了,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还是显得惊慌失措,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尽管很早就听爷爷奶奶说过雷阵雨的征兆但是还是没能够避免,黄豆大的雨滴劈里啪啦第迎面扑来,泥泞的小道走一步退三步,那会穿的是妈妈手工做的布鞋,但是鞋底确实皮板地,光滑,但是却很耐用,对于孩童时期特别费鞋子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已遇到下雨或者下雨就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脚底抹油,那可是真的润滑到极致了,当你磕磕绊绊跑到能够避雨的地方是,其实正好就赶上了看彩虹,因为已经雨过天晴了,记忆中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和妹妹去放羊,也因为走不动所以我们就在距离回家最近的水泉跟前等奶奶放羊回来一起回,那次雨有些绵延不绝,体力哗啦整了好几个小时,羊和牛他们机灵的很,有大雨他们会自己跑到避雨的地方去的,牛相对来说比较危险,骨架重,行动不方便,但是也是物竞天择吧,那会放养的牛,天天在山里溜达,不和现在的一样。所以每次奶奶都会告诫我们要提前判断下雨,怎么判断,现在还记得一些,比如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鸦雀归巢,在就是吹来风的走向,以及干湿风,总之那会没有天气预报,一切靠感觉,熟悉这些的老人们,会提前喊着我们去窑洞避雨,有时候也偶尔会被淋湿。
闲暇时候就是奶奶讲故事的时间了,感觉奶奶永远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还能记得有孟姜女的片段,还有孟良和焦赞,这个影响特别的深,因为会拿生活中的人去做对比,更多的是一些流传民间的故事,有张飞碾谷子,七仙女、嫦娥等一系列的故事,那会书籍少,也没有网络,奶奶能记住那么多的故事现在想想还是蛮好奇的,而且讲的绘声绘色。这个真的是很厉害,因为自己虽然看了好多的东西,但是其实都还不能完完全全的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和奶奶开玩笑,如果那会奶奶上学的话,那肯定会特别的厉害。
广阔舞台大有所为
还记得那会上学基本上要老师来叫,怎么说呢就是老师挨个做家访,其实就是动员孩子入学的问题,我记得在我拿根棍子赶着牛去山里放的时候,正好碰见老师,完了老师就找我爸爸说这事,后来因为奶奶觉得我年龄太小去了会被同学欺负,就没有去成,还记得那个老师姓吴吧,除此之外没有一丁点的印象。那会也觉得还是放牛好啊,那一片地都是我们的,天天赶着牛或者跟奶奶去放羊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因为相对于乖乖在家待着,山里带给了好多无法想想的乐趣,比如抓青蛙,摔泥巴,这个最有趣,我记得王建军那小子永远搞得都是一个大口子,我们的泥巴,总是填不满他的那个空。后来基本上是被人收割的。
说说我放羊时候的格局吧,那会记得有羊的好几家,当我小的时候奶奶是一个要强的人,怎么说呢什么时候都要做到最好,比如放羊,要起来最早、赶着羊群去草最好的地方,而且平均放羊时间基本上比别人多两个小时,这就细处的功夫,久而久之我们家羊不管从毛色还是体型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大的不同。那会应该有五家吧,有放山羊的两家,基本上和他们不一起,因为绵羊和山羊没法一起愉快的玩耍,就和专业马拉松选手和欢乐家庭跑一样,没啥乐趣可言。后来当我能放羊的时候,这时候我就跟着一个我叫叔叔的人一起溜达,基本上人是总指挥,我是小兵张嘎,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后来终于入学了,其实好多时候都是爷爷和奶奶在放羊,尤其是不忙的时候都是爷爷,爷爷那会是我的一个梦,总是起来的很早,四五点就开始烧茶喝,是那种泥巴垒出来的简易锅,我最开心的就是前一天睡觉前给爷爷给馒头了,完了第二天等着吃烤好的馒头,在就是爷爷饭量不小,我还记得爷爷那会拿的碗是我们家最大的现在估计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了那么多了,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那会人的生活真的很艰苦,但是从事的劳动量却特别的大,种植庄稼基本上都靠自己的一把子力气来撑着,不像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我们做辅助就可以了。
后来也终于长大个子了,进了学堂 ,我记得奶奶领我报名就直接给我整到了一年级,哈哈哈,想想也是厉害,但是也是阴差阳错吧,那会报名迟的孩子没有书,我正好就属于没有书的,跟着晃悠了几天,结果安排打扫卫生,拿家伙留过级的,门清,活安排了,人直接就不见人了,我自己吭哧吭哧搞了一会,一想回家吧,地也没有搞完就回家了,其实那会也就会写名字,还是上学前一天我爸教的呢。哈哈哈学不会不让睡觉,我记得很晚了我还在写,后来奶奶说睡觉去吧,说了好几次我才被解放了。
记得在学前班家里布置的作业一般就能搞定,就是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还有生子,一般都要写一行,就是在学校除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家里留的作业也必须完成,对错不论,主要就是完成度。所以由于这种劲头和蒙头读书,成绩也还不错,最起码全班前几啊,哈哈哈一共只有十几个人而已。但是真的是挺神奇的。幼儿园其实和现在的差别特别的大,那会我记得由于学校房屋陈旧需要修缮,有一段时间我们挤在庙里上课,好多人没有桌椅一般也就坐在木头上,还记得一同学尿裤子了,坐在木头上大半天都不起来,后来才知道那娃娃是尿裤子了。也是年龄小,不知道喊报告。但是那会可谓真的是放飞自我啊,再也没有那段记忆让人热血沸腾,记得那会大家分老庄,李家洼哈哈哈,完了我们就三个,人家最好五六个吧,完了就打架,那可是流弊,真的是谁有勇气谁就流弊,基本上都是我们追着他们跑,有一次一个一下子给撞到我肚子上了,那玩意可太吓人,直接疼的坐在地上起不来,半天才能缓过来,完了还有兄弟嚷嚷着要去报仇,哈哈哈,也是挺逗的。
那会玩的东西很少,最简单的就是斗鸡,哈哈哈,也不知道叫啥,反正就是把一个推拉起来搁到另一个上,完了大家相互碰撞,以捡到对方阵营里面约定的石头为胜利的一方,也是大摆龙门阵,无所不用其极,和打仗差不多,有个格子特高的,丫一下子就能撞到我胸口,那真是一个震耳发聩啊,晕半天才能缓过气来,50米的距离人就像飞驰的骏马一样一路奔过来,不抵抗就输了,抵抗就要付出牺牲。再就是弹瓶盖,这个需要点技术的,一般看谁扔得准,完了也是一场厮杀。还有赢四角,扇烟盒,好像都很本地化,最后的猫棋,这个好像还蛮有意思,应该是属于引进的,不但需要记牌,还需要智慧。但那会还看不出来啥,哈哈哈,挺逗的,大家要不做记号,要不在开始的那会使劲盯着看,或者打埋伏,把自己的精兵强将安排在敌人最脆弱的位置。而且这个捎带那么一点点的运气成分在里面的。
小学做过最牛逼的事就是他们整老旱烟腾云驾雾,完全没有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玩意呛的要死,还没有香味,后来也是由于爸爸管的严格,再加上初入社会遇到特好的领导,自己也就真正的远离了抽烟。记得有次和学长领导们一起吃饭,原本自己就不打算抽烟,但是碍于学长的面子却又不能不接人给的烟草,于是画面就很奇特,纯属于浪费烟草的那种,后来结束后领导找我聊天,说不抽烟是好事,你不必去在意或者怕拂了别人的面子,这玩意也不是啥好事,要是自己能戒掉也就早戒了。从此以后自己可谓是不管谁给要不不接,要不不抽,反正就是打死也不干。
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可以说是没有童年的,因为从来没有玩具,游戏机之类的,更多的时候不知道朋友是什么,因为大家都同一个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啦,可谓是丑事和各种笑料坐一起就能扯半天的那种。就就这样在一个特原始简单而有淳朴的地方渡过了自己幼年最美好的时光。那里涔涔流水,蓝天白云相互辉映,成群的牛羊在山沟子里悠闲自在的觅食,一大群小孩子嘚嘚瑟瑟的围在一起畅想着自己的未来。没有城市的喧闹的,没有往来车辆的宣泄,更没有人来人往的迷失,可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般景致了。
人生有时候就是被贵人改变的
小学直到三年级应该才稍微明白点事吧,之前基本上属于那种特别捣蛋的孩子,但是却能忍事,记得那会下午的体育课一般从来不上,这会老师会带大家到操场上,也是广阔天地吧,完了每人划分底盘,一般就是宽半米吧,长的话看你自己了,可以无限延长呢,主要任务就是写生字,用具是电池里面的碳棒,好像写的字还是黑色的。这就是很高级的了,一般都用树枝。每天必须搞完这么一方字才能放学回家,所以也是争分夺秒啊。有一次可能也是着急,在用小刀处理树枝的时候,具体就是把树枝的一段削的细细的容易看出来写的字的痕迹,结果一不小心就给挂了,一下子给整到肉里面去了,记得很清楚伤口特别的深,血流的止不住,还要写字,越怕被老师发现,所以就一只手的所有手指都使劲捏住流血的那个手指,不断的往伤口撒土,特别疼,但是最担心的居然是被老师发现。真的不知道自己那会怎么想的,要是放在现在估计都赶上学生大事故了呢。后来想想原因可能有两个吧,一个是从小在山里奔搭,磕磕碰碰的都太正常不过了,二是那会磕碰了家里人就会不厌其烦的叮嘱一定要小心,不能太疯,所以看不见的地方就算碰了就自己忍着,看得见那没法啊。
有一次天下雨,那会有雨鞋穿就很牛逼啊,不像现在都是混泥土路,那会上学的那段路全是泥土,要是赶上下雨真的是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由于经历过那些在泥土中挣扎把鞋都掉了的岁月,所以现在即便下很大的雨也感觉没啥,主要是都是混泥土,也用不着雨鞋,后来在北京看见好多人,一下雨就穿雨鞋特别惊讶,哈哈哈,现在基本上都是皮底的鞋,就算下了其实也湿不了,但是那会不一样啊,布底鞋,稍微一沾水就湿了,主要是还不容易干,泡的脚底跟树皮是的。也是在这个特殊的雨天,我收到了学生期间最严厉的惩罚,依稀记得那天下雨,完了教室里好多泥巴,于是乎大家下课了就开始打泥巴仗。平时怎么说也还是乖孩子,结果那天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一不小心就把泥巴扔到了黑板上,那会的黑板还是墙上刷墨汁的那种,这家伙牛了,老师在黑板的另一边写字,那个泥巴撞击黑板以及留下的深深印记,哈哈哈,深深的惹恼了老师,老师问,谁扔的,没敢站起来,结果丫的我同桌看我,于是乎就很勇敢的站了起来,这可好了,老师给我一阵双风罐耳,直搞得我两眼混黑,脸上一阵阵的火辣辣,那间课还是站着上下来的,后来回去一看竟然是被把脸打肿了,这事啊,回去还不敢跟家人说,就以下雨天不小心摔倒为由来蒙混过关,哈哈哈,可是怎么会摔倒哪里呢,尽管父母半信半疑,但还是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下接收了,让我以后要小心。
还有一次是在三年级吧,这个可谓真的是蛮有教育意义的,那会也有点朦朦胧胧的了,要好好学习,但也还是嘻嘻哈哈,没有受到所谓的启蒙教育吧,因为觉得做完作业就没事了,更难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知道爸妈都很辛苦,但是还是孩子啊,毕竟玩性大过一起,睡一觉起来还是老毛病就有来了。这次由于玩的起兴居然忘记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且还是班主任老师的,结果就很严重了啊,这次我估计好多小伙伴应该都影响很深吧,毕竟大家都被训了,下手也挺狠,主要是用扫地用的扫把,打手心还有屁股,那次我记得老师边打边说,应该是每个人多少都说了,现在还记得老师说你看你父母累的瘦的皮包骨头,辛辛苦苦的换来钱供你读书,你倒好,连作业也不写,也不好好学习,整天嘻嘻哈哈的,闹腾啥啊。应该比这个还深刻,反正那会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个混账的玩意,整天都干些啥呢。那以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男孩子,一是胆子小,二是觉得自己身上真的背负了好多东西,所以也就开始好好学习了,但是尽管在努力成绩也就一直在二三的位置,哈哈哈,就十几个人啊,后来去了初中一百多人的时候也还是班级前三,年级前九吧,但是真的是付出了很多,记得那会周末,我会早早起来去大麦子的地方去背书,英语和语文是必备的,后来想想其实自己一直都是一个笨的人,只是在努力这点上超过大多数人,因为很少有在村里还那这书本在自己家附近看书的人,哈哈哈,还使劲的大声念。但是这玩意好像也弥补不了那种只读死书的悲惨结局,高考失利就是最大的证明,或者说那会其实已经没啥精力去学习了,只是在憋着最后一口气而已。
初中将那会得到的指点铭记在心
三年级的那个老师现在还记得名字,叫艳萍,其实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的菇凉而已罢了,那会农村的教育真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先不说这个老师吧,先说说我们那会一共就有的三个老师吧,两个是民聘教师,怎么说呢就是可能在当地有点学问的人吧,一个听说蛮厉害的,是一个老教师,曾经教过我爸爸那代人,这个老师也是一个全才会谱曲子,就是通晓音律吧,具体来说就是我记得会唱拉米米拉瑞到希到希拉,哈哈哈,真的蛮厉害的,还有一手就是字写的特别的好看。也特别认真属于那种老教授级别的。听说年轻的时候前途蛮好的,但是由于恋家,后来就埋没在了我们哪里,其余两个不想说,总之也还好吧,但是没有老人家用心,尽职。很多时候他们喜欢扎金花,哈哈哈,就是一种简单的赌博吧,反正耗时间,有时候就是通宵。艳萍老师来的时候我应该已经三年几了,其实那会我们全校也就40-50多人吧,反正我记得清楚,一般都是五年级和学前班在一个教室(没有幼儿园,没有六年级,我们是最后一个没有上六年级的80后),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在一个教室。一般也就三个老师够了,书本还不少,但是除了语文数学,其他的从来不上。所以基本上三个老师的话都是满员,后来才有四个老师,但是其实真正用来上课的时间更少,一般就生字,方法一说,完了就是做作业了,一般当堂差不多就能完成,或者下午课有时候就是做作业。
那时候老师其实也都无所谓,因为大家没啥激情,后来的艳萍老师是挺有荣誉感的,怎么说呢,其实她也是一个牛逼的人吧,那会他们那个年龄的很少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基本上是没有,所以才会有那么一段教书的经历吧,后来还借调到了其他地方。那会交通不怎么便利,其实上完初中挺难的,需要家里人给送吃的,还需要自己能够忍受那20多公里的泥土路,不论寒暑和严冬,不管天阴和下雨都要去。这个其实那会还真的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完成的,就像我们一起的上完高中的只有我一个,所以知道这种可怕了吧,还有那种孤独的真的是没人能够理解的。
初中三年其实真的过的很快,我发现自己遇到的老师和班风都特别的好,初中三年我们的班级是最流弊的,不单是成绩还有其他方面,高中也是。还记得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每次做作业都是先让我们记笔记有时候一念就是一堂课啊,完了在抄在作业本子上,其实现在想想这个老师流弊啊,不知不觉锻炼了我们听写的能力,因为写的慢不行,不写更不行,这是作业啊。其他的还好吧,反正初中真的是好多老师牺牲节假日给我们补课,还早上叫我们起床,这个真的良心老师啊,现在早就没有了吧。
初中三年可谓是顺风顺水吧,反正挨过的打就两次,一次是历史考试,偏偏老师来的时候翻看了书,被发现扇了两个耳光,再就是一次默写单词写错了十二,应该是字母写反了吧,具体不知道了。那时候初一、初二还没有啥,只是看到很多的人复读两年还是考不上,就特别郁闷,后来直到自己到了初三才意识到,有时候是真的难,但是那会不知道怎么的,也还可以,我记得由于历史挨过打,所以后来就特别用劲,历史后来考过差不多满分吧,应该是简答替扣了分。其他的记得最清楚的是处理杂质的问题,总能搞定,不管怎么难的题目,但是数学就很吃力了,后来总分580,其实算是特别的差了,因为居然都没有进入牛逼的班级,按道理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接受了现实。
高中到大学以及现在估计需要点时间去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