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晨练,与一场急雨,不期而遇,堵在了外面,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歇脚的意思。开始茫然,而后怅然,及至释然。与其焦虑,不如静静地欣赏,安静的等待。怅然间,想起了先前读过的,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是我最景仰的一位,古往今来,没有之一。林语堂说过,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顺境看李白,逆境看东坡。”遭难之后,尤爱东坡。但凡关于苏东坡的诗词书籍,传记视频,都想找来看看。越了解,越景仰。我更愿意把它看作跨越几千年的挚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有完人的话,那么苏东坡在我眼里就是完美的。他有极具魅力的人格,广博的学识,达观的心态,起落的人生……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健全理想的大写的人。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历尽沉浮。昨日还是五马使君,今日忽成乌台案犯;今日尚为东坡野人,明日则为翰林学士,后日又复为天涯罪人。在人生要归零的时候,或者说已经跌入谷底的时候,他总能一种达观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就是这样一份“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直让他坚持到最后。假如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如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也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是个全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信手拈来,不拘一格。谪居黄州时期的苏东坡,身心大概是“孤独寂寞冷”的吧,可此时的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富翁。著名于世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书法瑰宝《寒食帖》这“一词两赋一贴”,就是他在黄州期间所作。他的诗词我读过一些,都很喜欢,也多引用,最喜爱的是两句。“自喜渐不为人识”,“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台州康复的时候,每个孤寂的夜晚,在昏黄灯光下,我会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穿越千年,与这位历史古人心灵交流,安静而又美好。他的“苦与乐”,读了好多遍,与我心有戚戚焉!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此四者犹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看到蒋勋谈及后主李煜词的成就时说“好像是注定要一个文人亡一次国,然后他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句子。”这话听着或许残忍,但也不无道理。假如李煜不亡国,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轻浮淫乐转到那么深沉。苏东坡如果不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大概也就不会取得文学乃至书法上的成就。
有人说过“灾难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我希望我是后者,我希望在困难面前,能像苏东坡这样坦荡,这样大气,这样超然,然后在风雨过去之后反省自己,乐观的走下去。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人生起落,本是常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