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世界。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想着改变世界,这不好那不好,看的都是自身外的东西。
后面工作了,年龄长了,怪了。都是我要考哪里,我要月薪过多少,我要买房买车暴富。物质上的,自己的感受越来越重。
就让我想到小王子的那个段落。小王子跟大人说,我看到一户人家,房子很漂亮,怎么样怎么样,似童话城堡,温馨明亮,有阳光的味道。
这时候大人只会问,那看没看到纯金做的家具啊,大不大啊,在什么地方啊,房子旁边有花园吗?
以前我看不懂,现在我不愿看懂。
因为自己好像也慢慢变成那样,发现不了美,只有物质上的个人感受。
再说吧,读中学的时候,非常自傲,觉得这个世界那里不合理,这里不合理,明明可以完美,为什么要这样。
老师讲的不好,考试卷子出的什么,这书又写的是什么,枯燥无聊,痛苦,反人性工厂教学,我学什么?
城市里每个人愁眉苦脸,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了生存而活,高档一点的为了好的物质生活而活,行尸走肉,没有生气。
小城里这基础建设不好,那建设不好,政府不作为,人民顾自己。
然后我就心里嚷嚷着,长大了我才不会这样活着,我要出去我要改变这个不好的世界,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城市,没有美好,只有痛苦,都是不好的。
现在长大了,也知道为什么不抱怨,这这外面怎么怎么样,这他人的生活怎么怎么样,更自私自利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世界不由个人意志决定啊。什么存在即合理,听着倒挺有道理的,还不是合理化心理?求个安慰安心罢了。
改变世界是需要能力的。也是需要资源的。以前总把世界挂在心里,放在嘴边。现在不了,知趣了,其实后面写些感想,用的最多还是我字,什么改变世界,我们的时代,国家呀,教育呀,人民呀,政府呀。事呢?没趣。
鼓吹应试教育的也多,批判的也不少。豆瓣高分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去年新上映邓超主演《银河补习班》,都是有关教育体制的宏大主题。前部是印度背景下大胆抨击讽刺,大力鼓励自我实现的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实现自己的理想,大胆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后部是近年第一部探讨中国教育体制的电影,相信这部影片的初衷也是或多或少的展现当下时代中国教育的一些现象和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些许期盼。一个宏大的主题,像《我不是药神》那般的电影理想。初衷是好的,影片差强人意,值得鼓励。
记得《三傻大脑宝莱坞》有段话,男主这样形容应试教育体制,“你这十年能得到这般应试教育的好处,可三十年后四十年后,你必因此痛苦。”
我不否认应试教育是一种筛选制度。可为了这样的筛选制度的教育方式我十分不认同,有的甚至本末倒置,反人性。坐在教室里成天刷题,能不疯?能不抑郁?能不跳楼?
不好意思,我觉得我是这教育方式下的受害者,我得到的痛苦,远大于我得到的利益。
可失败者没法讨价还价,被筛选胜利的人都没说什么呢。是啊,因为他们是得利者,通过一个平台,他们不用在这么学习,好一点的会自我学习成长,习得自己的教育体系,自我教育,自成长。何必费那功夫,去做没有结果的事情,说一些教育体制下的弊处。
本来就想写个几百字,日更一下,完成任务,写着写着就多了起来。
其实我越来真切的感受到那几年的教育方式给我一生带来的影响。如果我觉得它好,那也是微小的好,甚至可以忽略,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漫无目的,毫无意义。
我是晚知的,怎么晚知?后知后觉。
初中学校分班,把我分去了尖子班,说是所谓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冲刺重点高中。
我去马呢。虽然这是社会的“潮流”做法,注意我没说它正常。第一没有问学生的意愿,自以为我为你好。第二不公平,资源倾斜,有偏向。
它管你这么多,反正大家都这么做,再说了,你一个学生,谁管你啊,这对大部分人都好。所以啊,这对大部分人都好,少部分的受害者呢?
为什么我是受害者,未分班之前,老师非常喜爱我的,让我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后面分班老师对我平平淡淡,也不觉得我很优秀。
后面我知道,这就是教育中的自我实现效应,为什么我会在老师喜爱我的时候表现优秀,因为老师相信我优秀并且也我也十分喜欢老师对我的喜欢,也觉得自己优秀,觉得自己特殊,愿意付出行动,成绩分数高固然可喜,可我真正动力来源是源自于老师对我的喜爱。这种心理相互促进,形成正循环。
后面分班后,不管哪方面,不管老师的喜爱关注也好,同学们的欣赏佩服也好,名次的排比也好。感觉非常不好,就感觉没有意思了。其实分班进去是按学号排名的,我一进去是14号,意味着在全年级排前30名,全校一千五六人吧。
说实话,不是我狂,尖子班也都是些弟弟。当初初一进来也有两个尖子班的,现在初三进班的,原尖子班就前15名吧,进来的名次有的极高,也有的极低。
没了老师原来的喜爱关注,我像被抽掉气的气球,完全提不起劲学习。动力来源没了是主要原因,还有就是优秀的感觉,之前班级每次考试不管是全科目考还是主科目考,都没低于前三名,成绩很稳定,其他认课老师也挺关注的。
这都陈年往事了,还提呢?提,能不提嘛。
成长了。
距离这件初中分班七年了,我记忆尤新,每年长着,对其事的解读就更深些。
真的,高中时候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解释不通,后面我爸妈老师,每个同学都不知道根本原因,他们也不想知道,又和他们的人生没关系,何必纠结。
可我后来,自己清楚呀。
我爸妈说,是电脑游戏惹的,当时初二下就有了电脑,大半年我成绩班级名次稳定在那,只是不像巅峰期那样,在考全年级第五名了,其实全年级前五那次,考前老师给我叫办公室去,定的目标是全年级第一。
我身边朋友也没多问,意思是理解。那里面高手如云,心理有了落差,难免承受不住这压力。得了吧,我心里素质还行好吧,大考不慌小考能稳。再说了我刚进来就是14名,历史最高成绩也是拿过全校大考范围全年级第五的成绩,全是高手里还行的吧。我会觉得压力很大?压力不应该是别人的吗?
其实我刚进去就不打算读了,对心里铁定的那种,分班第一课就心里暗自决心不读,没意思。
为什么,有两层原因。
一是抗议抗拒,小孩子脾气,不是分班么,我喜欢的老师没了,我特么不干了好吧,受委屈了,摊牌了,不管了。
二是落差,老师的喜爱关注没有了,同学朋友的熟悉感没有了,当初分到这班,就以前一个老同学进了,还不熟,你说这环境,谁受得了,跟战场似的,读个书,意思你先要干掉旁边的,再干掉外面省里的。至于么?
怪不得有句话叫年少轻狂不懂事呢,地球不是围着我转呢。
当时又傻又傲,后面虽然惯行了自己真的不读的决定,可后面中考成绩没考到重点高中,自己在家大哭了一场,真的嚎啕大哭,把这一年的委屈不甘,不屑不服给苦了出来。我爸妈也没拦着,他们心里也不好受,也知道我不好受。
你知道从顶上自己跳了下来,还不知疼,后面腿断了的感受吗?
你不知道,因为你只看过,没跳过。
以前对我喜爱的老师,中考成绩出来,后面就QQ问了一句。我说没上(没上重点高中)。回了句可惜,稍稍又回了句要是以前以你的成绩一定上的,而且是保上争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感受,反正说不出来。
人家的转折点都在中考高考。
我发现我的学生时代转折点是从离开了喜爱我的老师的那一刻,从优秀一直往下掉,从乖孩子听话孩子到叛逆到平静。
幸运的是,我碰到了喜爱我的老师;不幸的是,我离开喜爱我老师的时候不知道:能遇上是幸运,遇不上是常态,你要自己走下去,你要找到持久的动力去面对你的生活。
每一次的成长,让我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更清晰更本质的解读。
这种喜爱和欣赏是可以成就学生的,心理学中把这个称为教育界的“自我实现”。
可我不后悔,我不后悔我初三选择不努力不读。
这是成长也是教训。这一巴掌在脸上是滚烫的,火辣辣的。打在脸上,留在时光里。
很奇怪,说是不读了。我行为表现开始变得很反常,在尖子班其实十几名被认为一般的,所以我就表现的很一般,然后就无所谓,后面跳脱。偶尔课上开小差,但原则不能破,不能影响其他同学。
也认识了一群朋友,玩的很合,至少我觉得很交心。我很在乎在意他们,到现在也是,七年了。
可这群朋友并不认为我优秀也并不欣赏我,因为我那年在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确不优秀,甚至平平及以下。
周围人的印象和看法和态度,这也可以称为环境,我开始明白,因为这些会作用在人的身上,让他真的符合周围人对他的印象。
另一群朋友就不同了,是在我成绩巅峰的时候结识的,不过当时只顾学习,其实和他们玩耍的时间微微可数,所以自己认为并不是很交心契合。
可这群朋友对我很是欣赏和觉得我优秀,尽管我学历现在只是大专,专科生有什么可优秀的。
朋友里不乏学历比我高的女生,可她还是觉得我学习上挺厉害的,聊天里,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一点我是高价值的那种情绪。
虽然可以说不在意人的看法,可实际人的看法或多或少真的会实际作用于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也有许多,心理学领域的。
只是怎么说呢,也挺影响我的。
我这群最在乎认为她们理解我的朋友,反而是在我最不优秀,最叛逆,最不乖巧的时候认识,难怪有个女生觉得我一无是处呢。(也是弟弟,讲实话,没有发现我其实很强,后面发现了可能我就不在了,心态会变换,可惜吧)。
对吧,造化弄人,我很在乎她们,可她们心里或许我的位置在末置位。说来我自己也双标,因为那群欣赏在乎我的朋友,我知道他们在乎我比我多的多,可我怎么说呢,觉得是朋友,可不交心。对吧,不强求,也知趣。不是就这样,而是算了。
这个转折点是清晰的的。
可惜,我以为每个老师都会喜爱关注我,然后我又会成绩优秀,其实不会。热爱学习的时期从那次转折开始好像少有。
好多人都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必要拿来说吗?我小学还门门一百呢?是没必要跟他们说,这种人没意思,跟他们说干啥呢。自讨没趣。
不是说,是记住,是复盘,是成长。并且许多人真实的自信来源,就是童年时期的事件,童年的高光时刻就是后来人这一生高自尊高自信的来源。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很明确的知道,我,也可以很优秀,出类拔萃。小时候的小成就不重要,成就后面人得到的自尊自信,是有人用一辈子寻求的。
那现在有必要说了吗?这些许多人口中提的“小事”。(真是弟弟)。
学业这条路,我没走完,每一次的转折都让我痛苦和不甘。我希望用这一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以此证明我的选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有意义的。
我,不后悔且一定会自我实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