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我经过半个月的旅行,终于回到了北京。来不及做过多的休息,第二天4月15日我就赶去公司上班了。所以,当素素在微信上问我,是否要参加4月24日在西山举办的7.5KM轻越野比赛时,我稍微犹豫了一下。
一是刚刚旅游归来的我,只觉得疲惫不堪,身体的体能还没有恢复过来。二是我从春节后刚刚开始试着跑步,作为一名体育特差生,固执地把体育补考这项事业从小学坚持进行到毕业的孩子,目前我跑过的最长距离只是5.5KM,面对10天之后的比赛,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顺利完赛。
仔细考虑之后,我愿意挑战一下自己。为了实现顺利完赛的目标,我结合之前为数不多的跑步经验,给自己制定了隔一天跑一次的备战计划。即4月16日3KM,4月18日4KM,4月20日5M,4月22日6KM共跑步四次,4月24日参加比赛7.5KM。
4月16日周六早上,尽管睡醒之后我依然是觉得浑身酸疼,头晕脑胀,还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出去了跑了3.14公里。坦白讲,此次跑步纯粹是恢复跑,因为我已经有20多天没有跑步了。我用蜗牛爬行的速度,逼着自己完成了此次跑步,配速只有7分13秒,而我之前跑步时的最快配速已经达到了6分7秒,此次跑步的速度真的太慢了。
可是,我却在完成此次跑步之后,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回想一下我之前的跑步历程,我今年在大家的影响下,从春节后开始跑步。虽然跑步的距离越来越长,跑步的配速越来越快,但是那都是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毫无计划的随性乱跑。高兴了,可能就去跑一下。可是,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给自己的不跑步找借口。天冷了,不跑。刮风了,不跑。下班回来太累了,不跑。没有心情,不跑。就是在这种缺乏目标的情况下,我有时可能一周跑四次,有时可能一周跑一次,甚至有时会像在报名参赛前的状态,连续20多天都不去跑。
我知道,如果不是心中有了要完赛的目标,此刻的我,也许还和平时一样,躺在床上睡懒觉,做着我的春秋大梦,过着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幸福生活。如果不是心中有了要完赛的目标,我是打死也不会在浑身酸疼,头晕脑胀的情况下,让自己参加跑步这项耗费体力的活动,我只会让自己继续赖在床上,不管是睡是醒,也坚决不会让自己做多耗费一丝力气的事情。
我立刻爱上了这种目标明确,生活充实的感觉,这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只鸟,内心充满了高飞的渴望与快乐。有了跑步的目标与计划之后,即使是在休息不跑的日子,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淡定与从容,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执行第二天的跑步计划在积蓄着力量。可以说,是完赛的目标点亮了我的生活。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样想来,我之前的业余时间都由于缺乏目标而白白浪费了,我顿时觉得心痛不已。豆瓣红人及畅销书作者特立独行的猫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为《7年来,下班后我一直在坚持写作》。她从23岁开始到现在30岁,一直在坚持一件事,那就是写作。
她说,刚实习的时候,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回到家收拾东西就睡觉,早上赖着不想起床,一是太累,二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她开始发现不太对,因为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混日子,吃吃喝喝,买买东西,睡睡觉。
但是,她一直坚信,一个人下班后两个小时做了什么,决定他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她在第一家公司上班时,决定和同事拼中文。即使是每天下班很晚,有时候到十一二点,她也会坚持写作到凌晨两三点。在别人都睡觉都唱歌都吃喝玩乐的每日的下班时光里,她坚持着每天写1500字。
她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目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她目标坚定,所以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几年,她先后出版了图书《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挺住,意味着一切》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甚至,在她生了孩子坐月子的时候也坚持在写,出版了图书《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天啊,如果我能早点意识到目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是每天下班后傻玩,那我现在说不定也能成为一名她一样有名的作家或者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呢。当然,这只是如果,只是假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都曾经闪过无数的梦想,但是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只是少数人而已。其实,并不是这些人多么幸运,而是他们敢于梦想,敢于将梦想树立为生活的目标,并为之制定了计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不只是随便想想而已。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梦想只是随便想想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另一种是成长心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写道,“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态,就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同时,每一次表现都被看成是对你能力的一次定论性衡量,失败令你感到危险;失败永远地决定了你这个人。”
“第二种心态——成长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
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即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时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是否敢于实现梦想的巨大差距。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都把关注点放到过程上,以过程为导向,关注自己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学习到的东西,获得的成长,并且去挖掘自己在过程中得到的乐趣,而不是只关注所谓的结果,那我们就可以解放自己的思想,将曾经的梦想变为生活中的目标,让生活不再因为没有目标而无所事事。
当人们将思想解放,敢于设立目标时,通常都会应用SMART原则来帮助设立目标。SMART原则是在工作目标设定中被普遍运用的法则。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太笼统;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要量化;
A(Attainable):设定的目标要高,要有挑战性,但一定是可达成的;
R(Relevant):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T(Time-bound):对设定的目标,要规定在什么时间内达成。
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梦想,遵照SMART原则来设立目标,并规划目标的执行计划,自己来独立执行。也可以加入一个团体,通过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而将目标实现。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比自己单打独斗更易实现目标。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即使你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目标一致的朋友一起努力,也可以很容易地在豆瓣或微信或其他什么平台上,找到一个童鞋,每天和你一起进步,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比如体育特差生如我,通过备战7.5KM轻越野比赛,立刻爱上了这种有目标,每天为了目标一点点努力,一点点进步的感觉。我不想再每天上班挣钱,下班傻玩,浪费时间的混日子了。我也想如特立独行的猫那样,每天为了一个目标,风雨无阻地坚定的付出。虽然平凡如我,未必也能像她那样成功,但是我愿意用成长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我认真地审视了一遍埋在我心里沉封许久的梦想,最终挑出了“完赛全程马拉松”作为自己今年奋斗的目标。我在微信上搜索了相关的信息,最终经过朋友的推荐,加入了0基础马拉松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里,不仅有牛逼的跑步教练会带着我进行科学的跑步训练,我还找到了一群和我一样为了全马每天奔跑的小伙伴。我终于和曾经无所事事的日子挥手告别,迎接我的,是全新的因为目标而变得闪闪发亮的日子。不管今年我的目标能否实现,我相信跑出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费。
那么,你呢,你的目标是什么呢?快和我一起,找到目标,制定计划,行动起来吧!愿我们一起,用目标点亮生活!
PS. 7.5KM轻越野比赛已经顺利完赛,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块奖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