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出现在立秋之后。
连续的闷热,让人心里好生不痛快。
昨天,沉寂了好久的书写营因为珲姐的突然出现再度活跃了起来。大家聊着近况,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我们携手走过的那些日子。
跟去年相比,大家的进步都是明显的——去年此时所面临的问题,今年大多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因为这个小团体的安全、敞开以及包容,以及经由珲姐的引导和带领而生发出的力量,还有从那时起养成的书写的习惯……我会永远感谢那段时光。
书写营结束后的一年里,因为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梦想……大家的联系日渐稀少。
其实有很多次,我都很想问候一声珲姐,问候一下好久没联络的小伙伴。但每次,都因为内心的“惧怕”而打了退堂鼓——害怕自己的问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打扰,害怕问候之后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害怕现在的自己,已经“配不上”现在的对方……
这和我日常的交友态度是一致的。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感觉身边长久的朋友,就那么几个。而且,也都不是很黏腻的那种。
这当然是我“求仁得仁”的结果——我不善交际,跟朋友之间也都淡淡的,更喜欢和自己以及家人待在一起。
这种状态,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自己内心里,还是觉得性格里向外的部分,应该更多一些吧。
因为,我们活在社会里,是需要与人联结的。不仅是亲密的家人,还需要与朋友,与伙伴。这样子,才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
道理都懂,可还是会常常觉得很难迈出那主动的一步。
如同去年在主题营中自己探索到的,总习惯于接球,而不善于发球。因为害怕发出的球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也担心这球成了对别人的打扰。
仔细想想,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会怎样?好像也并不会少几两肉脱一层皮。无非就是有些许失望罢了。
再者,为什么一定要有所“期待”呢?我们想要跟久违的朋友联络,是因为我们自己“想”啊。所以,我们问候朋友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已经是在完成我们的心愿了。
关于打扰一说,可能还是自己“戏太多”。我很重要,重要到我的愿望全部都值得一一去践行、去实现;同时,我也没那么重要,别人才不会因为我的一句问候而觉得被打扰呢。
哈,这么一想,感觉轻松了不少。
想要更亲密的朋友关系,想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
凭什么觉得自己不配?我同样能带给朋友们快乐和力所能及的支持呀。
虽然经过这一年来的内外兼“修”,心理能量已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人际交往中的这种不自信,仍处于待突破的状态吧。
怕甚,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我弱弱地,给自己打气……
希望有一天,能更加理直气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