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 (十月初八) 星期四 晴
前一阵讲《曹刿论战》,讲到鲁庄公这个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军事才能平庸,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卓识,缺乏政治才能;急躁冒进,遇事慌张鲁莽;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能够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是一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
原来对于鲁庄公的形象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在突然发现鲁庄公是一个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知人善用”“谦虚听取别人意见”的卓识和魄力远远胜过某些人许多倍。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看,在这件事上鲁庄公听取的意见来源~曹刿。其何许人也?“其乡人曰”证明他是一个住在乡下的村夫野老,既无名声,更无地位。鲁庄公仅仅是根据肤浅的一面之缘,几句对话就相信了他,不得不说鲁庄公胆量之大。不仅如此,鲁庄公还请他随车前往,一起督战,不管是战争反击阶段还是乘胜追击阶段,曹刿一再阻止鲁庄公的行动,鲁庄公竟然都轻易相信了他,鲁庄公胆量之大再次惊人。最关键的是此次战争是在鲁国已经接连败过几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听齐军来犯,鲁国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样的危急时刻,鲁庄公不但听取了乡夫野老的建议,还接受了他的指挥,鲁庄公的胆量真的令人折服。
如果鲁庄公“多长一个心眼”,考虑曹刿出身平庸,无名人推荐,拒不接见;或者即使接见,又考虑他年轻幼稚,不够成熟,更严重的是没有经验,之前几次有经验的老将、名将还没取得胜利,担心他更不堪一击,拒不用他,那这次长勺之战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鲁庄公就是鲁庄公,他就是有这种卓越的识见,他对曹刿选择了相信。也正是这个“相信”,他们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保住了家国,成就了曹刿,也成就了自己,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神奇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从而他们各自流芳千古!
由此看来,鲁庄公的平庸反正是他的伟大之处,鲁庄公的傻正是他的智慧之处,鲁庄公看似目光短浅,实则有远见的识人之能。他才是一个有真正的智慧和卓识的人!
好一个鲁庄公!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