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顺

《喜顺》文:店主

     “喜顺,抱个南瓜给谁送啊?”

     “嘿嘿!”

     “哪里摘的南瓜啊?”

     “嘿嘿!”

     喜顺只是嘿嘿,没有多余的一个字,实际上他是心里明白,嘴上不愿意多说的——他是个不傻但却半精的男人,手上的南瓜抱的很紧,生怕被抢了去。

     我很小的时候,喜顺就来到了村子里,不知来自何方,出身何处。那时的他正逢壮年,身子瘦弱却也能看到几块结实的腹肌。八几年的夏天,天气炎热,他光着上半身——全村上下这样不顾形象大胆裸露的男人估计也只有他了,毕竟那时的人们还很保守。喜顺走路很慢,说话也很慢,思维还属正常,交流是不成问题的,但问起他的家世,他总是“嘿嘿”,至今,他的身世还是个谜。

     “喜顺”这个名字是早期村里学问最高的王大爷给起的,叫着叫着村里两千多户人家都知道了,喜顺成了“名人”,而且是很抢手的名人。之所以抢手,是因为他干活很卖劲儿,只要给做两碗捞面条儿吃,就很满足了。喜顺档期很满,找他的人总是排着队。英嫂家的粪坑还没有挑完,兰婶儿就等着喜顺给她家的牛铡草料,后面排的还有坤哥家的院墙要砌砖,满妞她家红薯要入窖,春姨家的桐树该砍了……尤其到了农忙时候,喜顺就更闲不住了。村民们也很规矩,按照先后顺序把喜顺从别家接到自己家,一日三餐管饱,晚上收留他过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喜顺成了村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不知道男人的胡子如果不刮的话,到底能够长多长,我从来没看见喜顺的胡子很长过。头发是好心的村民帮忙给剃光的,一年四季都是这个发型。由此,关心他生活的人还是不少的。就这样,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干百家活,从没见过喜顺发脾气或是不高兴,整天都是一副憨憨的笑脸。

      我长大了,喜顺也老了。村里有户人家搬去了城里,喜顺就住在那个破落的小院。已经初秋,喜顺还是裸露着上半身,六块腹肌依旧看的清楚,几十年的劳作反倒让他越发结实了。但——那有些发白的胡须却有了岁月的痕迹。听说他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种菜,别人家空闲的土地,他会刨一刨种些辣椒、豆角、南瓜之类,长熟了他会摘了给那些他喜欢的村民送去。村里谁家有活儿了,他还是会很乐意的帮忙,手工捞面自是管饱的!没事的时候,他会慢悠悠的在村里闲转,不时有村民给他搭讪,他却越发不爱说话了,只是“嘿嘿”。

      周末从老家返城,途经喜顺的菜地,摘了一个嫩嫩的南瓜,也不知半精不傻的他能不能发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 有人喜欢拉二胡吹锁呐弄出点声音取乐子,就像五叔,舒坦不舒坦都会拉上一段儿,吹上一曲,二胡拉的有时是豫剧,大多是...
    明月漱玉阅读 3,328评论 0 0
  • 2 喜顺那次在五叔两口子面前哭了。他好象是到了父母面前的小孩子,平生第一次感觉孤独无助。其实喜顺从五岁起就被亲爹娘...
    明月漱玉阅读 1,761评论 0 0
  • 3 出了院门,喜顺对五婶子说:“婶子,别送了。” 乡村的黑夜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五婶子递过来一个塑料包,喜顺一掂沉...
    明月漱玉阅读 2,415评论 0 0
  • 谨以此文 献给我古老而敦厚的故乡 献给那片日渐消瘦的土地 献给那些曾为这土地抛洒生命的父老乡亲 1 徐喜顺是汶徐庄...
    明月漱玉阅读 3,012评论 0 0
  • 万杰及马喜顺一行骑车行正定,题照所做; 兄弟几个正定游, 千年古镇荡春秋; 城门城墙今安在, 哥们不疲上城楼; 城...
    泥瓦匠长青阅读 1,1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