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不是一本无聊的书,相反它简直不要太有趣。

这段时间最爱读的书是钱钟书写的小说——《围城》。

《围城》中传播度最广的一句话大概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而微信读书的书籍简介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一部借婚恋故事做表皮,展现特定时期知识界病疮的社会讽刺小说”。

这本书我目前已经读了一半,婚恋背景留给我的印象不如钱老讽刺留学生等知识分子留给我的印象深。

我看到的上一个如此会吐槽的文豪还是鲁迅先生,钱老与之不相上下。

正如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王毅在导读中所说:“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1、重印前记

钱老自己调侃自己也毫不留情:

◆ 事情没有做成的人老有这类根据不充分的信念;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


2、序

这本书从序开始已经十分有趣。

钱老在序中提到这本书本该献给杨绛女士,但是对于“献书”这个说法又是讽刺了一通,认为献书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因此作罢。

◆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 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对于角色的真假钱老也有说法,他先是明说“角色当然是虚构的”,紧接着又提前预判那些“有考据癖的人”必然不会放弃索隐和附会的机会,直接把书出版后的流言蜚语给堵死了。

◆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3、关于描写手法

钱老对于景色的描写也令人沉醉,仿佛身处其中。

◆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 也许因为战事中死人太多了,枉死者没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的生意。那年春天,气候特别好。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


◆ 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


4、讽刺达人

讽刺知识分子钱老往往一针见血。

写留学生们在留学归国的船上怀着一片爱国之心日夜兼程地“打麻将”。

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

写到船上没买票的小孩,他说:

◆ 一个算不得人的小孩子——至少船公司没当他是人,没要他父母为他补买船票。

写到老实人在背后说人坏话时,他说:

◆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写到船上的“知识分子”对于衣着暴露的鲍小姐的指指点点,他说:

◆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写到大家对于一纸文凭的过度拥护,他说: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对于那时候性别歧视的讨论,他一针见血:

◆ 葡萄牙人有句谚语说:“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用人的工钱。

“高冷”被他吐槽成“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

◆ 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

他写殖民者见到自己的殖民地就如同“狗望见了家”:

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关于留学镀金,他说: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忘了。像曹元朗那种人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

关于长辈的掌控欲,他说:

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哄出来,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



5、关于婚姻与爱情

关于婚姻与爱情,他写:

◆ 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钮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他写男性结婚就像和女孩子的父辈或哥哥结婚:

◆ 鸿渐暗想,为什么可爱的女孩子全有父亲呢?她孤独的一个人可以藏匿在心里温存,拖泥带水地牵上了父亲、叔父、兄弟之类,这女孩子就不伶俐洒脱,心里不便窝藏她了,她的可爱里也就搀和渣滓了。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关于婚姻观念,他赤裸裸写出当时人们的观念写:“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 父亲捻着胡子笑道:“鸿渐,这道理你娘不会懂了——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关于当时对才女的讽刺,他说:

◆ “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唐小姐笑道:“假如她要得博士学位呢?”“她根本不会想得博士,只有你表姐那样的才女总要得博士。”

关于爱情,他在说:

◆ 对绝世无双的你,我只能用几千年经人滥用的话来表示我的情感。你允许我说那句话么?我真不敢冒昧,你不知道我怎样怕你生气。

关于结婚,他说:

◆ 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