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两年,街头巷尾的女性外卖骑手越来越多了。
数据显示,在短短两年内,女性外卖骑手的数量从51.7万激增到近70万,增速几乎是男性骑手的近两倍。还记得两年前,一则“上海名校女高材生送外卖”的新闻还能引发热议;而放到今天,高学历者选择这行早已不算新鲜。
为什么女性会扎堆进入这个行业?答案并不复杂。
对于许多未婚女性而言,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而对于已婚女性,原因更现实——家庭另一方的收入,往往已不足以支撑全家的开销。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去年冬天的一场意外,让我的股骨颈骨折。医生告知,这个部位的恢复至少需要一年。失业,随之成了定局。真是应了那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家庭的财务状况立刻紧张起来。
很快,孩子新一学期的课外班费用就成了问题。篮球、书法、绘画,原本丰富多彩的选择,最终只能无奈地变成“三选一”。
我常常想,如果这场意外发生在孩子更小的时候,面对嗷嗷待哺所需的奶粉、尿不湿,恐怕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母亲,背着幼小的孩子奔波在送外卖的路上。无他,生活维艰。
这让我不禁怀念起刚踏入社会的那几年。
从2001年到2008年,我在服装外贸行业。那时即便只是一名普通小白领,公司也提供包吃包住的待遇——住的是单人间,吃的是小灶。初入职场就有办公用车,电话费也有公司套餐包月。那时的一切,仿佛都妥帖而安稳。
转折发生在2008年。第一波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身处外贸行业,我们对这种波动有着切身的体感。在我的记忆里,2008年之后,2012年是一道坎,2019年又是一道坎。尤其是在广东深圳,那个服装制造业最先兴起的地方,许多工厂仿佛一夜之间就被风吹走了,消失得悄无声息。
有人喜欢拿日本做比较。他们说,即便在日本经济崩盘后,许多家庭依然保有存款和房产,丈夫一人的收入虽降,但勉强还能维持全家生活。
可我们呢?
我们的国家刚刚富起来不久,大部分家庭不仅没有丰厚的积蓄,反而普遍背负着房贷、车贷、高昂的教育支出等重重债务。在这种现实下,让女性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根本不现实。很多家庭,双职工的收入都捉襟见肘,更何况靠一人养活全家?
更关键的是,一旦不工作,就意味着社保中断。未来的养老、医疗风险,谁也承担不起。
一个有趣的社会观察是,在日本,当更多女性回归家庭后,部分男性选择了“躺平”,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低欲望循环,经济活力受损。然而在中国,女性没有退出“战场”,而是在新的领域里,为自己、为家庭找到了新的支点。
也有人说,我们其实正在走香港曾经的路。外卖、快递、网约车,这些都被视为经济转型期的过渡产物。回顾历史,香港女性正是从服务员到白领,从临时工到正式员工,从基层一步步走向管理层,甚至自主创业。如今,香港女企业家和高管的比例在亚洲名列前茅。
在这个时代,对于女性而言,和男性一样独立自主地赚钱,已经不再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然。
所以,请别简单地给“女骑手”贴上标签。她们的选择,是扛起生活的担当。
外卖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支点。用它撑住现在,未来,才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