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和ppt死磕一天。除了资料库,这周还有调研论文,周五是deadline。
写完这篇,准备运动,然后不知道是否有时间看书。如果没有时间或者精力的话,好歹也要看一篇公众号的干活文章。若无意外的话,周三应该是要让自己休息一下,看看小说放松什么的。但是本周三值班,本周四和某两只约了饭,所以周四就当放松了吧。
今天零食和画画的本子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够沉下心来画画。
希望明天能够来暖气。
敏感和钝感
早晨在车上,照例听公众号的每日冥想。今天的冥想叫做《拥抱自己的冥想》,一共5分半左右的时间。几乎是听了一分钟,我就觉得这个冥想不太适合我。冥想中引导你将加诸于别人的爱、同情、感激转移到自己身上,教你想象着如何更加爱自己、同情自己。
我活到现在,这么多年,感觉自己就是对自己的爱、同情太多了,所以才会一事无成。冥想中说,要把自己当孩子来看待。我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把自己当孩子,一直到成人许久,还是把自己当孩子。总是在原谅、纵容自己,现在想想,那些以为很苦很难,努力说服自己不去为难自己,最终放弃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多难。
像我这样不太能吃苦的人,大抵都是因为有一颗比较敏感的心。我早就明白,过分的敏感并非好事。不说什么情绪化的问题,单就放大了自己对痛苦的感知,对成长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拈轻怕重、害怕各种想象出的痛苦,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完不成。
说到敏感,也必然逃不掉一个字,就是“怕”。前怕狼、后怕虎,对没有经历的事情,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对正在经历的事情,充满了厌倦和难以坚持的恐惧;甚至对已经完成的事情,还会是不是要去各种审视,怕做的不好,做的不完美。所以,也许,对于敏感的心,多多经历不同的事情和状况,恐怕就能消除一些恐惧,通过胸有成竹的自信,化解一部分敏感和恐惧。
我之所以想到有关“敏感和顿感”的问题,一来是我某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二来是身边正好有两个同事,分别是敏感和钝感的典型代表。钝感力,强调的其实是承受力。书中强调,在不同领域成功的人,无疑都用用才能,但同时内心必定具备正面意义的钝感力,不为琐事困扰,不过分自恋自怨自艾。
而且,最近当我跳脱出来,去看那位比较敏感同事的种种表现和作为,感觉真的十分可笑。共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什么都做不好却还整日觉得自己受委屈,恨不得要求别人供着自己的人,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好在,除了她之外的我们三个人,还能互相开慰安慰。当然,这样的敏感行径,也非常值得自己引以为戒,不断诫勉。
最后,难免会想到冯唐说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以后,要不断告诫自己,耐心一点,大胆一点,脸皮厚一点。
今天的写字任务完成。之后马上准备keep的HIIT全身燃动!至于晚上能看多少书或者文章,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