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两句话:
1.结构是多维度的,过程是线性的,它们组成了时空。
2.浮躁的草草的了解工作知识体系,却没有学会其中深度思考的特质。
什么是深度思考?
举个例子:思考一件事通常会把某一件事表面现象,拆解并思考核心问题,并将核心问题举例说出,每个深层小问题上都会用一些例子说出问题所在,找出恰当合适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就是深度思考
下面是leader写的周报,值得我学习,以下是他周报中的学习和与反思的思路
(现象)【关于出工不出活儿】
(通过例子引出问题)
说某某人的个人能力很强,平时工作付出也忙忙碌碌,但他把公司业绩干黄了,这也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叫厉害。说某某公司中某版块的业绩发展非常好,每年都有200%的业绩增长,因为公司里面的某某人很厉害,这才是真的厉害。一个人厉不厉害,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有多厉害,而是能够给团队、给公司、甚至往大了说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贡献。
(拆解核心问题)
假如一个人工作态度也很好,智商和情商也不差,但工作业绩产出却比较低,一个人一天工作的业绩贡献还不如别人半天的贡献,但自己每天又感觉忙的很,都没时间上厕所,看起来工作也是非常努力的样子。这里面,核心的原因就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就是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找到最重要的工作然后优化完成它们。解决的是工作执行力的问题,针对工作的方法,我也经常鼓励大家基于工作拆解和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再设置好优先级,但因为各种需求的对接不明确,加上自己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一些不对称问题,就导致了这个问题。
再具体拆解一下,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可能有这么几个:
(每个问题的分析,以下只拿第二点举例)
1.只关注了任务本身,并没有关注任务的目标
例子....
2. 任务并行比较多的时候,无法做到统筹式执行
(以例子引入问题)
比如小伙伴上午一到公司,就开始按照自己的工作小本本列的任务开始执行。没过多久,突然A老师提了一个临时需求,需求方十万火急,所以小伙伴停下手里的任务开始去做A老师的临时需求。没过多久,突然B老师也提了一个临时需求,需求方十万火急,所以小伙伴又停下A老师的需求去做B老师的需求。没过多久,C老师又叫小伙伴开会,所以又停下B老师的需求,去开会。然后一上午过去了,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有干成,然后A和B两位老师还一直再催结果。
(解决方案,与结论)
那如何做到统筹式的工作呢?
首先,比如小本本不是为了交差而记录的,要做成对自己有用的小本本,每天早上通过小本本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并排好优先级,对照任务清单进行执行,小本本是要实时更新的,比如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的需求根据优先级插入对应的时间段。清单中的一些任务执行中遇到困难的,就及时组内沟通或反馈,当天完不成的可以做特殊标注说明,可以修改完成日期。
其次,做好非工作时段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个老话题了,不管参加多少次培训、看过多少时间管理的文章,很多时候,我们依然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这其实也是一种常态,也不用纠结,重点是我们能不能先形成自己的一些“时间习惯”。比如,我习惯在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候,顺便看一下大家发的钉钉日志,虽然我每周都会收到几十条钉钉反馈日志,但每条日志至少都能看一遍。之前有小伙伴反馈说,自己钉钉收到的未读日志99+,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工作总结和反馈,这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时间习惯”。再比如,我每天公交车上的时候,习惯刷一下今日头条科技板块的新闻,让我保持对科技相关动态的实时关注,不让自己太落伍。等等。
3.要及时做好各种记录和总结。
例子...
4.不要“犯懒”,利人利己。
例子...
以上,是我对一个问题深度思考的理解
其实,这种思考方式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接触过,也学习过,但在做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实践这种总结、反思的方式,至今都没有自己去系统的锻炼这种思考方式,直到面试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建议,说我深度思考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没错,自从第一家公司离职至今,想做产品的我,都是很浮躁的去先初步了解产品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在某一技能点去深度思考,深度训练,这就造成了我了解的比较广,但没有踏实的落实下去,很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