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0):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

手足阳明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是腕对踝,手阳明经手腕处的阳溪穴,对应足阳明经脚踝处的解溪穴。

阳溪穴区域内出现的不适症状,比如酸麻胀痛冷热等,都可以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法则来对治。

比如右手腕阳溪穴处扭伤,可以右病左治,在左手腕阳溪穴附近求同气。也可以上病下治,在左足脚踝附近的解溪穴附近求同气,这两个地方都是阳明经,与患处同为阳明同气。

要注意的是,在足部求同气,右边的不适,原则上要求到对侧,也就是到左侧的脚踝附近求同气。反之亦然。

第二个对应是肘对膝,手阳明经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对应足阳明经膝关节处的犊鼻穴。如果是犊鼻穴区域的不适,可在对应的曲池穴附近下针。

比如右膝盖犊鼻处疼痛,一般在左手肘部曲池穴附近求同气,这就是右病左治、下病上治。

第三个对应是肩对胯,手阳明经肩部的肩髃穴,对应胯部的髀关穴。

黄帝内针出于安全考虑,要求肘膝以上禁针,所以一般倒换到腕部或者踝部,也就是在阳溪穴或解溪穴附近求同气。

比如肩膀抬不起来,患处在左肩膀肩髃穴附近,按照阳明同气对应关系,应当在右侧肩膀肩髃穴附近,或者右侧胯部髀关穴附近求同气。

但是根据禁针要求,下焦倒换到上焦求同气,右侧肩髃穴倒换到右侧阳溪穴附近求同气,右侧胯部髀关穴倒换到解溪穴附近求同气。

三组对应关系,分别以阳溪穴、曲池穴、肩髃穴和解溪穴、犊鼻穴、髀关穴为参照点,给出了两条手足阳明的经线。

寻找阳明的同气,就是以这两条经线为基础。既可以按照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法则左右对侧求同气,又可以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法则上下交叉求同气。

如果不适区域不在穴位附近,而是在两个穴位连线的某个区间怎么办?像这种情况,可以在同气对应区域的同样位置求同气。

比如左手阳溪穴和曲池穴的三分之一处疼痛,可以在对侧右手的阳溪穴和曲池穴三分之一处求同气,也可在右足解溪穴和犊鼻穴的三分之一处求同气。

如果四肢皆有症状,怎么来求同气呢?通过阴阳倒换的办法来解决。

比如,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左右腕关节阳溪及左右踝关节解溪处疼痛不适,按阳明同气对应关系应在肩部或胯部求同气,但是肘膝以上禁针。

那么,按照阴阳倒换原则,可以到腕踝区域求同气,然而黄帝内针要求患处禁针。

像这样的情况,可以倒换到肘膝求同气。相对于肩胯来讲,肘膝也是上,属于下症上取,依然符合黄帝内针用针原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部分:概论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
    de7c69bfb64b阅读 8,504评论 0 7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164评论 0 33
  • 夜幕深,长情十分,摊手抚瑶琴,鸿雁如宾。 千片云,误卷黄昏,红霞映罗裙,粉泪沾襟。
    安娜小笺阅读 2,256评论 4 6
  • 你还会穿过晨间的薄雾 去采摘草尖上的露珠吗 你还会踏着山路的泥泞 去守候林间的鸟鸣吗 你称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却又总...
    南国之楠阅读 1,454评论 0 0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云中的Angel_呀阅读 2,312评论 1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