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米西亚,她究竟是何方神圣,竟会对香奈儿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米西亚,1872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波兰裔艺术世家。她的祖父是大提琴家,她的父亲是雕塑家,任教于当时的沙俄皇家学院。
在她的童年,李斯特曾为她弹奏贝多芬的名曲。
在少女时代,她拜师于加布里埃尔·福莱,并显示出有非凡的钢琴天赋。
21岁的她,嫁给了法国先锋派杂志《白色评论》的编辑,自此,她便以“钢琴名家”、“编辑妻子”、“杂志模特”的身份踏进了巴黎的先锋艺术圈,开启了她“艺术缪斯”、“沙龙女王”、“天才收割机”的华丽生涯。
当时艺术界对米西亚的评价极高。我们不在这一一详述。
她和香奈儿相识于一场晚宴,并被香奈儿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指间夹着一支烟,一头深褐色的头发,年轻的脸庞,一言不发,是全场最特别的那个,浑身散发着不可抵挡的魅力。”
在香奈儿失去爱人和亲人后,米西亚就来到了香奈儿身边。
米西亚一有空便不停地带她参加各种文化沙龙。
在当时“爵士时代”、“先锋艺术”的洪流中,米西亚让香奈儿成了画家、音乐家、诗人,俄罗斯大公甚至欧洲皇室成员的朋友。
香奈儿认为真正拉进米西亚和她感情的是意大利之旅(米西亚第三次结婚的蜜月之旅) 。
她之前没有去过意大利,这注定是一场意义非凡而的旅程。
有一天,他们到达了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在这个安静美丽的城市,香奈儿再一次因想念故人而泪流不止。
于是,米西亚夫妇带她来到了这里的圣安东尼奥大教堂。
这里是帕多瓦的第一名胜,也是朝圣之地。他们想让香奈儿在这里放下恐惧,重塑精神,找回自己。
香奈儿回忆说当站在圣人雕塑前,周围是海军元帅的石棺,她闭眼的一瞬间,仿佛穿透生命。
她看到前面有一名男士,他前额抵在石板地上,他的脸庞疲惫、悲戚,却又虔诚、坚毅。
就在这一刻,香奈儿突然被触动了。
她发现自己的悲伤在这个悲恸的男人面前不值得一提,她的身体里被注入了新生的力量,让她鼓起勇气,好好地活下去。
“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大难不死,那么她的生命必将灿烂盛放。”
这对新婚夫妇,引导她彻底的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接下来,香奈儿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