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上四点半起床。念经文,冥想,做早餐。每天看似按部就班的早上,今天出了意外。糖的校服洗了没有干透,她告诉我今天要穿,可我还是忘记了,夹在洗的一堆衣服里两天了也没干。于是我拿吹风机吹,可能太心急了,把吹风机口直接贴在衣服上,结果一下子不吹了,吹风机坏掉了。糖里面穿了一件厚毛衣,外面穿着潮湿的校服走了。我心里一阵内疚。
2、今天买了一个包,背着它的时候莫名不知怎么想起上小学一年级开学准备书包的事。妈妈把她带的女徒弟张阿姨淘汰下来的女士坤包给我用,我很愤怒,又不敢说。她就拼命想说服我。我记忆里好像只是说了句这个包不是上学用的,还是嘴里咕囊囊的说的。我多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包啊,后来我妈在我二年级时买了一个上面写着北京两白色字的紫色书包,我多想好好看看这个书包啊,可是我不敢看,因为没写完作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妈盯着我写,我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老鼠,我每写错一个,我妈就揪着我耳朵骂我是猪,猪都比我强,我真想让她走。我在这惊吓中小心脏哆嗦着,频频写错亲亲用橡皮擦,那时的纸和橡皮都不好用,我控制橡皮擦纸的力度也不够协调,眼看快把纸擦破了,我妈使劲拿手戳我的头,斥责我,说,你说,再写错怎么办?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答案就是我不背这个新书包了。不过,现在想来妈妈并不是这个意思,她当时并没有通过不给新书包的方式惩罚我。在恐惧里,那个小孩自动会驱使被惩罚,好像这样可以获得妈妈的原谅。孩童在感受里长大,恐惧紧张的氛围指向自我惩罚和毁灭;爱的氛围指向面对错误,不断成长成熟,实现健康的自我。
自我贬低,严苛的要求自己,惩罚自己,深重的不配得心理一直伴随我直到今天,越来越清晰的从潜意识浮现出来。
有时候喜欢没有选择。如果牛奶只有一种包装,很简单,无需比较。但是如果从便宜的到贵的好多种,就会不舒服。挑便宜的觉得自己很可怜。买贵的,觉得自己消费能力不行,还是很可怜。这是因为把自己的价值赋予到牛奶的价格上。吃好的,用好的我就是贵的,否则我就是便宜货。底端的信念是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廉价的,不配得到好的照顾的人。这不是真的,我愿意选择原谅自己妄自菲薄的妄念和底端的罪恶感。因为我不好,所以我理应得到惩罚。对惩罚的上瘾会导致外在事件的失败和失败不断重复。
3、今天作出的改变:我打算提前十分钟到达诊室。
4、罪恶感的存在,会让一个人愿意做受害者,受害者会呈现出一种清白无辜的幻相,从而让自己远离罪恶感的折磨。他会在他周围投射出很多的施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