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月子”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后除产妇乳腺外全身各器官组织恢复至正常的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通常为6周。当传统的坐月子观念和现代的产褥期休养理念发生冲击与碰撞时,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与和谐。那么,月子究竟该怎么做呢?
先说四个“不要”——
第一 不要闷、捂、包
产妇休养的房间可以开窗吗?可以开空调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房屋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产妇很容易中暑。建议每天上午及傍晚各开窗通风一小时,空调设置26℃左右(个人感觉舒适为宜),穿着无须过于严密,尽量以宽松、舒适透气的棉质衣服为主。
第二 不要懒、躺、卧
老人都觉得月子里最好少下床活动,但这样做弊大于利。产后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流动,不仅促使恶露及时排出还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一直卧床,会导致肠蠕动减少,产后又由于腹肌和盆底肌张力降低,还由于怕痛等相关因素,更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所以鼓励多下床活动、散步。适当的家务,如给宝贝换尿片、沐浴、喂奶等,还可以做产后康复操,提倡每日缩肛运动的锻炼,有利于盆底肌与身体早日恢复。
第三 不要脏、乱、差
可以刷牙吗?很多人都会提这样的问题,当然可以,即使在冬天,只需要常温下的水和软毛牙刷即可,既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又防牙龈炎发生。很多老人都会觉得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洗头、洗澡,就会落下关节炎等月子病。事实上,正常分娩的产妇,出院后便可洗澡(剖宫产建议一周后),淋浴而非盆浴,特别是产后十天内,每次沐浴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水温调至适当,38℃-42℃即可。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卫生巾,不必过多使用女性护理洗液。产妇的床铺和生活环境都应该保持干净整洁与空气新鲜,有助预防产褥感染。
第四 不要淡、单、稀
很多产妇在产后过着“食之无味”的生活,有的人认为盐会影响下奶,事实上,夏秋季节,由于产妇产后代谢旺盛、出汗较多,如果长期摄盐不足反而容易出现四肢无力等症状。其实,一个营养良好的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已储存额外的营养以备产后泌乳,只有严重营养不良时,奶水量才会减少,同时会消耗妈妈的营养与热量。所以提倡月子里饮食适合妈妈的口味即可,绝不单一化,均衡营养,以清淡新鲜多样化为主,减少油腻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更不必天天顿顿汤水不断。总之,妈妈渴了就喝,妈妈饿了就吃,吃自己喜欢吃的。
再看三个“要”——
第一 要乳房护理
乳房需要用肥皂吗?需要揉搓清洗吗?这些问题经常被产妇们问到。其实无需,洗澡时正常清洁乳房就可以了,提倡在喂奶后挤出少量的乳汁涂抹在乳头上,对乳头皲裂而言,起到防治作用,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医用羊毛脂来促进愈合。
第二 要保持乳房通畅
每个妈妈都会察觉到自己乳房的变化,比如在喂养前乳房有胀满感,而喂养后乳房会变松软,有时,喂奶时另一侧会漏奶;起初会有乳头不适感,随着之后每次的喂养,这种不适感会缓解。其实乳房肿胀意味着先前没有做好有效吸吮,建议让宝宝勤吸吮。严重肿胀者,先进行冷敷缓解肿胀,然后亲喂或泵出乳汁。冷敷可以用冰包也可以用冷卷心菜叶。因此,我们要注重乳房的护理,保持乳腺管的通畅。不需要额外的乳房按摩,尤其在肿胀期。
第三 要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裸贴”。裸贴既可以诱发婴儿吸吮乳房,又能促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还能维持宝宝良好的体温;既有安抚宝宝的作用,又能促进婴儿生理和情感的健康发育,也使妈妈跟宝贝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促使妈妈的角色的有效转换,也使妈妈更具有成就感。
解答产妇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1. 产妇脾气焦躁会变成抑郁症吗?
产后最初几天,很多妈妈都会有点焦虑情绪,显得特别不安或者很挑剔甚至有些啰嗦,这是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明显的变化和女性角色发生转换引起的,42天内尤为明显。家人应该为新妈妈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新爸爸要当好妻子和长辈之间沟通的桥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支持才是保证乳汁分泌的基础。
2. 宝宝究竟吃饱了吗?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到足够的母乳:当然是观察宝宝排尿和排便次数,读懂尿布包含的信息。出生后当天至少1-2次胎便和1-2次小便;至出生5天后,每天有3-4次黄色大便,6-8次小便,尿色清。另外,宝宝睡得安宁满足。婴儿每天体重增加15克-30克左右,满月时至少大于600克。
3. “小黄人”需要就医吗?
一般出生后2-3天,新生儿出现皮肤甚至眼部巩膜的黄染,4-6天可达高峰,7-10天消退,被称为生理性黄疸。早产儿持续时间可稍长,除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症状。不必过于紧张,建议适当多晒太阳,但避免阳光直射,保护眼睛,同时加强母乳喂养。
还有一种母乳性黄疸,需要及时门诊咨询。通常发生于出生后1-2周,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8-12周。
如果黄疸2-3周不退并继续加重,手心足底发黄,有精神萎靡或大便颜色呈陶土色;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需立即就医。
来源陶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