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我没上过微信朋友圈。但是不要以为我把朋友们都忘记了,我只是觉得刷朋友圈到深夜,于健康不利,而且太浪费时间了。遇见好文章,我也会收藏,但很少发朋友圈,因为我觉得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你爱若珍宝,别人可能会视如敝履,这样岂不尴尬。
常言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相比吃饭,睡眠应该是第二重要的事情了。黑夜给了我们睡眠,可你却用刷朋友圈。这让我想起那句诗: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翻白眼。
有那么一段时间,微信圈充斥了各种鸡汤文,满篇大道理,讲的你唯唯诺诺,心服口服,真个是猿倾耳虎低头,五体投地;或者是纯粹的心灵鸡汤,细微之处直击人心,读者无不心潮起伏,辗转难眠,觉得自己白活了多年,今天终于开悟,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恨不得第二天就要大干一场。然而第二天,吃罢早餐,去厕所看手机的时候,被头条新闻吸引,昨晚的事儿你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扪心自问,那些所谓的鸡汤文讲的,那个道理你不懂呢?作者只不过是东拼西凑摘录一通,掺杂几行金句,胡乱发点感慨,这样的水文就把人忽悠了,看了几篇之后,忽然觉得自己很傻。鸡汤文之所以流传,是因为被很多人喜欢,这就和小孩子喜欢吃糖一样,有点甜,至于吃坏了牙齿,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后来的朋友圈一部分是带货,一部分是晒娃,还有的是晒自己日常。
还有人设置了隐私管理模式,有的人可以看,有的人看不到,把朋友圈按照亲密程度划分了三六九等。于是点赞,留言,回复留言,再留言,再回复,不亦乐乎。朋友圈俨然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甚至出现一新词儿:点赞之交。
发朋友圈也好,刷朋友圈也好,其实都没什么不好,我只担心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像我这样严重不自律的人,很多好玩儿的东西对我影响太大。总是抱怨没有大把的时间,可是疫情以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后,我惊讶的发现很多时候我都在高卧不起,真个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虽然每天也看看书,写写字,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情的如水一般,无语东流。
其实朋友间的交往也并非日常寒暄,或者留言点赞,有事说事儿,无事各自安好,你有需要的时候,他永远都在,就好。君子之交淡如水,暖肠饮冷酒,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