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趁着这个机会整理下自己对于读书的一些认知,均为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
1、开卷有益,形式不重要
我相信开卷有益,即使是一本网络玄幻小说,只要有心,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另外,读书不必拘泥于具体形式,不同形式的书适用于不同情境,在家适合读纸质书,通勤路上适合读电子书,运动跑步时适合听有声书,随时随地,找到更切合的形式。
虽然说开卷有益,但可以确定的是,高质量的书、经典的书,可以启发我们学到更多,获得更高质量的精神享受。
2、读书莫怕忘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往往能就一本书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曾经我特别羡慕他们,因为我经常是读完就忘了,但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我的一些看法开始改变。
首先,我想问在读的朋友们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上周四的晚上吃的什么吗?
大概率是记不住的吧,但你能说吃过的饭没用吗?
这些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经过消化吸收,里面的精华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读书也类似!
我们读过的书,那些思想精华已经被存放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你做的一些决定,一些想法,也许就是受某本书的启发,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在禅宗有一种棒喝的教授习惯,宗师在接引学人时,为杜绝其虚妄思惟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
读过的书就像是一根棒子悬在头顶,在合适的时候,受某些牵引,突然点醒你。
3、读书要输出
承接第3条,虽然不怕忘,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更好的吸收书中的内容,如何做呢?
我的经验,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好——输出倒逼输入。
想办法把读过的书进行输出:
读书的同时做笔记,读完后输出读后感,读后向朋友进行分享交流,把书中的内容实践应用并复盘,甚至对这本书进行公开的演讲等等。
不放过任何可以输出的机会,在输出的同时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反向促进了输入。
4、用非功利的心态多读些无用之书
功利和非功利、有用和无用是在讨论读书时常出现的几个词汇。
我的想法是只要读书就是有所求,或者是快速提高某方面知识、或者是获得谈资、又或者是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等等,只要读书就是功利性的,只要读书我们就在希求它“有用”。
但相对的,多读些文学、史学、哲学类书籍,这些看似“无用”的书,却能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生活之美,引发更深层次的启迪思考,某种程度上却是最有用的。
无论发心如何,只要开始读书了,就忘掉那些复杂的想法,沉下去,如果有可能:
多用非功利的心态多读些无用之书。
5、书中出现相反观点怎么办?
书里没有绝对的真理,再经典的书都没有。
每一本书都很难脱离作者的经验认知和时代背景的限制,每一种道理也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边界。
所以,想从书中找到标准答案是不现实的,这本书或许在当时对作者非常有效,但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社会和现在的你。
读过的书多了,书中的道理会呈现出两种状态。
第一种,不同书中讲的道理是相同的,又或者是非常类似的,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只是表述形式不同。
如果经常有这种感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自主思考,并融会贯通,找到了一些本质的道理,因为有一些事物背后的本质道理大多就是一定的——大道至简,大道趋同。
第二种,我们可能会在书中发现不同的观点,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在面对决策时,有人认为可以选择相信直觉或第六感,像《超级激励者》作者西蒙·斯涅克;而有人认为需要反直觉,比如前百度副总裁李靖,曾经在公开演讲中说自己在一个新领域做决策时,不会相信直觉给出的答案。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呢?
我们可能还要培养一种能力,就是让脑袋里能够同时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调用。
6、以书荐书是一种很好的选书方式
浩瀚书海,我们都精力有限,还是尽可能的找到经典的好书来读。
怎么更好的选书呢?我非常推荐以书荐书的方式。
曾经去过一位朋友家里,看到他的书架上有《影响力》、《枪炮、病菌与钢铁》、《语言本能》等书,我就猜测他一定是读过《穷查理宝典》,一问果然是。
有时一本书里会涉及到其他书,如果这本书是一本质量不错的书,那么里面推荐的往往也不差,默默的记下来吧,读完这些书再回过来看原来的那本,也许会有更好的理解。
7、重读经典,常读常新
好书是值得也应该多读几遍的。
这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猜冒出来的想法。
联想到自己,读完一本书后,好像就很少再去重读了,心理上认为已经读过了,知道讲的内容了,就没必要再看了。
但实际上,真正吸收理解的也许少得可怜。受限于自己的经历和认知,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读书的感受和吸收也都不同,读过一遍也许只是埋下一些种子,再次翻阅时可能才会刺激思想种子萌发壮大。
所以,那些经典好书,没事多拿来翻一翻。
8、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可以快读,但不要求快
我们在读书时,很容易被读书的数量和速度绑架,获得浅层次的快感。
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句话:
"当你做某件事时,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不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
当我们过度追求速度时,这个事情可能已经变质了,当我们在过于追求读书的速度或者数量时,也许没有真正的读书,你也很难获得书中的精髓。
但并不是说,书不能读快,不能把读书数量作为目标。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训练,快速的读完一本书,甚至都可以在有收获之后就放弃这本书,不必追求读完;我们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个年度阅读计划,督促自己阅读多少本书。
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在读书时有快速读完的心理,不要走火入魔,快读和求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
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可以快读,但不能求快。
9、以上都不重要,开始读才重要
有一种文章类型特别火,就是书单推荐,我们看到后满心欢喜,收藏起来,准备以后看。
但往往也就到这里了。
比如我自己,平时收集了各种书单,各领域成体系的都有;也做过很多计划,甚至精确到每天,最后书反而没读几本。
所以,如果还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推荐把它们全部忘掉:
踏踏实实拿起第一本书,读起来!
我是想凑够十条,无奈只有这么多了,后面的留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关于读书,你有什么看法?又或者有没有哪本书你读了特别好,想推荐出来?
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