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一方面不服输,也很有可能在另一方面不服输。我在初二的暑假,和一位好友花了一个月,在最终的一天完成了一场8公里的长跑。从那时起,我对自己的极限有了新的认识。
从小不学好,恍恍惚惚过了15年青春。到初中毕业才知道,原来我是个垃圾。但是人掉到坑里就得爬起来,没有道理一辈子待在坑里。所以我开始了自我救赎。
我开始学习制作音乐。虽然对乐理一窍不通,但仍靠毅力编曲并演唱、混音了几首歌曲。这让我第一次懂得,原来花一个月时间,一个白痴也能写出带节奏的音乐。
我不是一个喜欢安于现状的人。在初中毕业买了电脑后,由于好奇,接触了“网游、外挂、黑客、网页制作、PhotoShop、按键精灵“。
在学会“按键精灵”后,又学习了“易语言”。懂得了如何用中文进行编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新世界悄然向我招手,我开始爱上学习: 我想要了解所有事物的本质,真理以及科学解释。
在蜕变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什么比“我想学、我要学、我喜欢这门学科”更重要。
“专注、永不放弃、做实事”,这些信念开始在我脑海里生根发芽。“自制”开始成为一种习惯。
高二,人生的第二次转变,这要感谢李阳先生的“疯狂英语”。在充满激励的话语中,在每日铁打不动的定时“脱口而出、英语练习”中,我惊奇地发现,半年之后我的英语从”不高于30分、连hello都不懂“ 提升到了 ”90分“。
在高二这一年,每周我都去市立(邓小平)图书馆。在这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社科类图书。“介绍丛书*视读系列”是我那段时间最喜欢的书籍。在思想急剧扩大的同时,我开始自己写书,我把它命名为《物质与思想》。
在高三这一年,因为受不了嘈杂的教室环境,我回到了家中。由于坚持不懈的英语学习,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得到了相比中文世界多10倍的资源。在这一年,由于看完了一整本英文编程书,编程语言从“易语言”转为了“Python”。
高考失败,复读一年,在学校待了半学期,觉得索然无味,原来好学校的教育也不过如此,政治任务、形式主义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最多漏出几道题。所以后半学期仍然待在家中。习惯了在家中深夜每天8小时不间断写代码的感觉。这次高考,英语从108提升到了124,所以比起上次考试有进步。
世界观完全西化。“效率至上、极简主义、科学世界观、逻辑思维、Never Give Up”成了我的个人特征。
进入大学,发现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低效、重复教学。一年可以搞定的东西拉出三年学制。每天的精力在课堂上被消耗后也没学到东西。个人时间根本不够全身心投入编程。寝室就是噪音生产室。
但我还是挺过来了,一有空就待在图书馆,比起刚进大学,学到了更多编程技术。
人生就是一段旅途,能走多远全凭个人造化。但中途 Give Up 的人,一定去不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