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在前两天的文章中,我针对小微企业行政采购工作的痛点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在线数据表的优化方案。
从本篇开始,我将针对该优化方案进行详细展开,希望能够给行政工作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如果能够遵照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执行的话,相信在行政采购事宜上,我们就真正迈向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精细化,也真正摆脱了原本饮毛茹血的状态,开启了从0到1的进程。
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当我们决定采用在线数据表进行管理后,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新建一张在线数据表
任何工作开始执行之前,都需要有“新建”这一过程,新建预示着一种从0到1的起步。
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在线数据表应由最熟悉业务和流程的行政主管来主导进行设计,同时需要由行政主管对填写内容的质量,以及数据表是否能正常使用进行严格把关。
首先,行政主管可以新建一张最普通的在线数据表,并将所有相关人员拉入权限组内。权限设置是在线数据表特有的基因,也是与Excel表相区分的主要特征之一。
任何工作只要涉及到协作,那么必然会有相应的权限设置,越是复杂的协作,越需要与其复杂程度相匹配的权限设置机制。
在这一权限组内,应该包括行政主管、提出采购需求的行政工作人员以及行政采购人员,并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赋予其差异化的权限。
比如行政主管和行政工作人员应具有填写和修改的权限,而采购人员作为执行方,仅具有阅读权限,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开放部分在线权限。
设置完权限之后,就需要关注在线数据表的存储位置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将其存储在一个所有人都能以最快速度找到,并且可以在PC或手机端同步操作的位置。
这个我们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协作工具中,如何方便员工的协作早已成为其标配功能。
我们可以针对行政部门设立一个通用的空间,并将在线数据表存储在这一空间内,便于行政主管对人员、权限和文档进行统一管理,未来也便于文档的新增和扩展。
开始设计在线数据表
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可以认为最为基础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时行政主管就需要开始在线数据表的设计和架构工作了,这也是将行政采购工作从概念走向实体化的过程。
数据表的架构设计工作看上去非常简单,只要定义几个关键的数据,并配合一定的数据分析即可,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数据表设计的深层实质在于对日常业务的熟知,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有更为深入的管理洞察,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经过深入洞察,我们就无法系统化看待业务,也无法深入厘清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勾稽关系,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浮于表面的落地。
这样的落地是极不严谨的,未来会带来更多的修改和调整工作,反而会给使用人带来负担。
在这里,我列出一些关键指标供大家参考,这些指标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角色:
1. 行政工作人员
登记日期
采购对象
采购数量
数量单位(比如套、个)
用途
特殊说明
紧急度
优先级
当前剩余数量
希望到达日期
…
2. 行政主管
是否同意采购(Y/N)
补充意见
…
3. 采购工作人员
采购状态(已进入采购流程、完成采购)
采购下单日期
预计完成日期
实际完成日期
异常情况
替代措施
…
如果无法对业务有一个全局式的把握,同时对于业务细节不够熟悉的话,是无法考虑到所有的场景和条件的,自然也很难设计出完整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无法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区分。
除了关键指标外,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些用于提示的元素。
事实上,每一次采购工作都是一次项目管理的过程,其目标就是要在deadline之前完成采购工作,满足采购部门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采购过程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管控,确保在采购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存在任何偏差。
比如,假设我们对某一个物品设置一个最小警戒值,当物品数量接近或低于这个最小警戒值时,就需要发起采购工作。
当行政工作人员填入的当前剩余数量要小于其对应的警戒值时,那么在表格上可以将整个条目自动显示为红色,便于采购人员的跟进。
关于警戒值的相关话题,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