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人都会有好运气,条件是你必须不懈地努力去创造运气,努力准备自己。因为运气永远照顾有准备的人。
我虽然是个老师,给我的学生们上过无数次课,但当那年上职称,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和黑洞洞的摄像头讲课时,我还是紧张得心儿砰砰跳。
那是四年前,轮到我上职称。大家知道,上职称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大事,不仅关系到以后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作为老师的一种认可,一件好像必须要退休前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像一根刺,卡在喉咙口,或是扎在心尖上,咽也咽不下去,拔又拔不掉,每年的第一学期会准时地刺你一下,直到过了关,完成任务。
那一年我刚刚送走六年级,接手一个新的一年级。孩子们幼儿园毕业,初入小学,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各种知识需要学习和储备,更重要的是各种习惯亟待养成。我是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这一届可能是我教育生涯的最后一站,我不想在这最后一岗上毁了我一世英名。所以尽管上职称的事情迫在眉睫,时间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但我仍不想对班级工作和语文教学有丝毫放松。
我一面认真工作,同时见缝插针为上职称考试做准备;一面调动家长,一周一次家长会,会上慷慨陈词,鼓励对自己孩子还满怀希望的所有家长一起努力。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中有好多爷爷奶奶带孩子,有的已经五六十岁。他们满怀信心又不无忧虑地问我自己拼音学得不好,普通话不标准,可不可以辅导孩子。我说活到老学到老,你边学边教,和孩子互相学习,一定可以的。其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爷爷,他不善言语沟通,但会经常让孩子带一封信,在信上跟我探讨各种辅导孩子上的问题。
正是有这些家长做我教学上坚实的后盾,我才得以有充足的时间和安然的心情来准备考试。
还有一件事我也必须提一提。那时,刚上初一的上一届学生中有几个孩子学习吃力,有家长就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考虑了一下说,正好我也要学习,你们可以星期天把孩子送过来,我们一起努力,互相鼓励,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下到功夫,我想总会有长进的。
后来那几个孩子就在我家和我一起度过了那个学期的许多个周末的白天和夜晚。在那个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方桌的小卧室里,她们三个伏案桌边,我拿一个床上简易桌子靠在床头。我背我的,她们背她们的,背下来相互检查,不会的题我给她们点拨。与其说是我给她们辅导,不如说是我们互相辅导。有他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她们有我做榜样,学会了刻苦和独立思考。
那些天,我像参加高考似的,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把教学大纲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班里的一年级孩子也受我影响,在我的带领下,不但学习大纲要求的内容,而且在家长的点点滴滴陪伴下,开始背《唐诗三百首》,从第一首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开始,一首一首往后学习。除此之外,我还在群里每天教孩子们英语,教室里放着我自己买的音响,英语故事按时播放。我教了孩子们荀子的《劝学》,教育家长和孩子们牢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以说,在我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同时,我也在尽我所能塑造我理想中的孩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付出总会有收获。如我所愿,接下来书面考试中,我目不斜视,心无旁骛,把脑子里早已烂熟的答案认认真真地流到笔端,倾泻在卷上,顺利通过了笔试。
接下来就是讲课,有一周的时间用来准备,内容指定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我拿了书,认认真真地一课一课读,研究,看教学用书上的解读,工工整整地把心得和笔记写到每课的空白处,在手机上精心准备好每一课每一课时的引语和结束语,不厌其烦地看视频上的示范讲解,总结出他们的精髓,摸清讲课的套路。最后扔掉书本和手机,一课一课,一课时一课时,面对镜子,面朝墙壁,一个人神神叨叨给空气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认为完美无缺,十分满意。
到了考试那个星期天,爱人早早地送我到泽州一中。门还没开,门口已经站满了人,有男的有女的,男的也好,女的也罢,一眼望去,大部分都是历经沧桑,甚至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他们里面穿着上台要求的正装,外面套着敞开的大衣,腋下夹着文件夹,双手插在衣兜里,缩着脖子,跺着脚,在砭骨的冷气中焦急地等待着。
等了好大一会儿,大门开了。我们鱼贯而入,进去后三三两两沿着弯弯曲曲的碎石小路绕到教学楼后面的一栋办公楼,随着人流先上到四楼,进了一个空空的大会议室,里面放了许多方凳,我们便零零散散坐在凳子上。
有人被点名,起身到前面的工作台处,签名后跟着出了会议室。一次五六个,大约二三十分钟一轮。我坐在凳子上,翻着带来的书,不时地看看前面的工作人员,既想让早点叫我,又有点怕。
一轮一轮过去,会议室里已由原来的满满当当变得稀稀落落,肚子开始咕噜噜叫,身子好像因为人少变得更冷了。我有点着急,剩下的其他人也显得不耐烦,开始走进走出,交头接耳,说闲话。
好不容易听到了我的名字。我赶快签字跟着工作人员出去,下了四楼,先到三楼的一个教室。里面摆了九张桌子,桌子与桌子隔得很远。前面讲台上有一个考官发放题目。我们每个人先过去抽签选题,然后坐下当堂写教案。
因为熟悉,教案写得很顺利。我交给考官后,便被领导另一个教室门外,跟在一个老师后面。教室里有人在讲,我们在外面等候。
我默念着准备好的词,在脑海里放电影般过了一遍,抬手看了看特意戴上的手表,不断告诫自己要掌握好时间,千万不能超过十五分,超过了就完了,千万记住,只能少不能多。但看着紧闭的门,看着上面的“第x考场的字样,不知怎的,莫名的紧张起来,嗓子发哑,脸发烧,腿开始抖,心咚咚咚跳得跟敲小鼓似的。
里面的人终于讲完了,前面的人紧接着进去,刚出来的人在路过时,后面的人拉住她小声问了句:“怕不怕?”“怕!” 我心跳得更厉害了。
终于该我了。我深呼吸,抑制住慌张,故作沉稳地迈步走进去。前门处放了个架子,架子上可能是摄像机,我也不敢细看,架子左右两个工作人员。我径直走到后面,后墙挂了一块小白板,白板上有字。我站好,身子好像不抖了,但大脑一片空白,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傻乎乎地问了一句:“这儿吗?”工作人员指了指白板上的字,示意我擦掉。我愣了几秒,居然一下来找不到就放在白板下横板上的擦板。
擦干净白板,面对镜头,工作人员示意我可以开始了。谢天谢地,虽然心慌意乱,声音发颤,但好的是我还记得讲什么,怎么开始。首先跟想象中的学生问了好,然后说咱们今天上什么课,接着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这时,我忽然记起开始的时候忘了看手表记时间,这可完了!我连忙下意识地抬起手腕,眼睛飞速地瞄了一眼,千真万确,我分明看到了电子手表上的数字,但怎么搞不懂它们的意义呢,我一边继续讲着,一边想着到底是几点几分开始的,于是语句开始不流畅起来,说了前半句,一下子接不上后半句,好多设置好的环节也漏掉了……
云里雾里,梦里幻里,晕晕乎乎讲完了。我傻乎乎站在那儿,刚问了半句“没超时吧?”“嘀嘀嘀”的提示音响了,正好十五分。
出了教室,觉得自己考得不好,也不打的,也不叫爱人接,也不乘公交,只一个人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路上我打了好几个电话给上了职称的同事或朋友,反复述说我讲课时的慌张,不断强调我的种种失误,徒劳地询问我能不能过关,过不了怎么办。总之,灰心丧气得简直要哭出来。
后来,出乎预料,那次全县上职称的老师,只有三个讲课被评作“优”,其中一个就是我!
考完后,孩子们的期末考试也随之到来。我在家长群里发送消息:孩子们,这是人生之路学习生涯的第一次考试,对你们的重要性其实不亚于以后的中考和高考,因为这可能是你们唯一的考双百的机会!孩子们,认真对待,但不要太紧张,过于紧张会影响正常发挥;但也不要过于放松,因为过分放松会满不在乎,造成粗心大意,同样影响成绩。既要严肃紧张,也要自信活泼。今晚睡饱,明天吃好,信心满满,迎接挑战!
那一年,成绩揭晓,我们班语文均分全镇第一,张雨泽语文数学双百,是全镇唯一的满分学生。学校教务处主任给全体老师开会,以我为榜样,说跟原老师取取经,原老师既会教学生,又会教家长!
同时进行的还有初中生考试,考完在七天查成绩,我的那几个小学伴从原来入学的四五百名纷纷跃进了一百名左右。
喜获丰收!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