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时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带这个班的第四个儿童节,也是孩子们人生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明年上了中学,就不再是儿童了。这样想起来,似乎这个儿童节意义颇为重要,所以我初步打算让班里所有孩子都上舞台表演节目,共同庆祝这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我原以为孩子们都会欢欣鼓舞。然而,当我随口“民主性”地说:“不愿意参加六一节目的同学,请举手。”在众多灿烂不已的笑脸中,颤颤巍巍地举起了两只手!
一个是班里最让我头疼的“捣蛋王”,他总是不配合老师的工作,上课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连课后作业都懒得写。我和任课老师几次联系家长,最初家长态度还算恭敬配合,后来逐渐开始怠慢,直至最后家长在电话里说:“老师,请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这孩子的学习我真的管不了,我知道你们也尽力了,就这样吧!”……哦,这样的一个孩子,虽然他的种种表现都很不尽如人意,但我没想到他居然已经堕落到连六一节目都不想参加了!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真让我失望!
另一个孩子,是班里的“小气鬼”,“小气鬼”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外号,他不以“小气”为耻,反而多次向同学们强调他的小气。除了小气,他还不合群。但凡集体活动都不爱参加。没想到即便是最后一次集体活动,他也不愿赏脸参与。
压抑着内心的失望,我还是打电话联系了这两位学生的家长,向他们表达了我的初衷,也希望家长能够跟孩子沟通一下,尽量说服孩子参加节目,为小学最后一次集体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本不抱任何希望,毕竟一个是班里最差的学生,一个是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我能对他们有多大的期待呢?这注定是一次不圆满的六一儿童节了吧!
第二天上午,两位家长先后给我发来了微信消息。“捣蛋鬼”的妈妈说,“捣蛋鬼”是担心他背不过长长的台词,怕给班里拖后腿。她跟孩子沟通过了,孩子愿意为了这次节目,从今天开始背诵,她已经给他把台词都打印好了。
“小气鬼”的妈妈说,她一直知道孩子不合群,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没想到跟孩子沟通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让她十分心酸。孩子是担心六一表演需要租借或者买服装道具,体谅妈妈挣钱不容易,想把钱省下来,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我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真的没有想到,是我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我自己。我有这么优秀的两位学生,我竟从来没有发现过,竟一直把他们当做班里的特例来看待。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身为老师,即便对自己的学生多么熟悉,也不要过早下定论,多和家长沟通,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你将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