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岁月遗忘的老年人,他们也曾希望被记住。
继上次一头雾水地参加三下乡活动,今天是第二次。有了上次的经验,对于即将开展的活动也有了一定预判,可真正到了现场才明白,我可能预判出错了。
于我,两个时刻印象比较深刻。
上次参加活动带了好些印有宣传语的手提袋,最后基本也没发完,但今天好像供不应求。还没等活动开始,老人们就已经开始疯抢礼品,其中就包括手提袋。
看着他们挣抢袋子,我心里五味杂陈。
难道这是一个贪图免费的年纪?还是说这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节俭。
他们都是米易来康养的老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每月入账的金额不比我们少,但还是会为了些小恩小惠举止粗鄙。
我宁愿相信他们就是节俭,虽然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但能省则省。
当然也不乏他们带着时代的印记,毕竟来自物资匮乏的年代,更懂得珍惜。
另一个关于一个老人。
当时我在发资料,他走过来问我,我们这里谁是头。
我说不知道。
后来他又找其他人问,我站在不远处听了个大概。
事情是有三个在宣传横幅上的字他不认识,过来找负责人反馈,并提意见说不应该使用大家不熟悉的字,横幅和标语应该用老百姓看得懂的字。
听完,我只能默默地为他点赞,想必在老人年轻时也一定是个工作的好手。
他这么执着地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也是在想展现他的能力和思想。
也许是年纪,也许是时代,无论什么原因,他好想正在被边缘化,准确地说应该是他们,而这件事刚好能凸现他们的价值。
除此之外,今天还看了《华与华的五年计划》。
让我更加坚信,知识这种软实力才更加具有生命力,而且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历久弥香。
品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品牌的内涵也会因为时间变得丰满而具体,甚至更加具有人情味。
但所有的品牌能长盛不衰,都是有迹可循的。
许多事自己慢慢做有一天也会悟透,但有前人的经验,弯路会减少很多。
很喜欢这句话:河流会转弯,但从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