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简书已经陪伴我这么多天了,现在想写点东西有些信手拈来,可想到自己最开始写简书时的状态,心里难免还有些惭愧,纯粹是为了和女友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和写作本身或者说兴趣无关,更谈不上为了理想而写作。
那个时候,写完文章,登录简书,编辑格式,点击发布。接着拿着手机,开始不停的刷新简书的页面。与此同时,我发觉自己心跳加速,咽了一口唾沫,捧手机的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连多巴胺仿佛都飙升了。对了,怎么忘记“复利效应”了?我迅速打开自己的文章,滑到底部,点了个赞。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这个理论,人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人已经点赞,那么跟着点赞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后面阅读的人,就会受到前面人的影响,继续点赞。也就是说,如果我在文章发出去后,第一时间进来给自己点个赞,那么后面进来的人都会看到我点的赞,于是乎文章被赞的几率会增加不少。虽然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可信,但我还是做了。继续刷新页面,这阅读量怎么还是1啊,难道就我一个人看自己的文章吗?是不是我标题起的不好,大家都没兴趣点进来?到2了,到3了··· ···还有人点赞了··· ··· 为啥没人留言呢··· ···难道大家对我的文章没有什么想法么?就这样,我总是会花很多时间看着手机,时而欢喜,时而皱眉,情绪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这就是写完一篇文章,带给人的短暂快感。
我最初写文章时,通常都是写完后什么都不检查,直接发出去,然后开始亢奋。过了一段时间,写完后会检查一下错别字,然后在发出去。在后来,检查完错别字,接着斟字酌句,或者百度一些好词佳句,获得一些反馈,更改后再发出去。现在,写完一篇文章,改完错别字,修改过字句后,再细度一遍,我才会发出去。因为我发现,有时候自己写的文章中,很多语句或者逻辑错误,自己一遍检查不出来,需要多读几遍,然后再次修改,去除糟粕,才会略微心安的发出去。
后来和女友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的这样的写作经历可以是一个很好延迟享受的例子。最开始就为了发表的那种成就感,草草了事,都没好好检查,甚至还有错别字,后面渐渐懂得要出好的作品必须能忍住自己对满足感的渴望,要静下心来打磨,最后才是真正的成就感,好的东西大家自然喜欢,点赞阅读量当然不会少。
为什么要延迟享受?人类是一种追求即时快感的物种,也正是这种对快感的盲目追求,使我们经常放弃长远的目标,而下意识去追求可以立刻看到结果的短暂目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包括任务、文章、软件等等,甚至说合格的作品,都不会是一撮而就。它们通常都需要几经打磨,多次锻造,有的甚至会推翻重来。这势必会不定期延长人们享受快感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又可能恰恰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要是真正能够从长远打算和推迟满足享乐,那我们必定能长久幸福生活。